在胡云话落的当下,沈小雨简直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出错了,但当她跟胡云略带揶揄的视线对上的时候,她确定自己没听错。
她心情复杂不已,却又不得不出声解释道,“胡姐,你说啥呢?我和他就是兄妹关系,他在我家住了好几年,我们差不多跟亲兄妹一样,咋可能是我对象?”
她是真没想过自己和唐继安会被人误会成这样的关系。
可能因为在村里,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是被大人看在眼里的,所以就没人会这么乱想,现在突然换了个新环境,别人不理解这样想好像也不算不能理解。
这么一想,沈小雨情绪倒是很快又恢复到了平常状态。
反倒是胡云看上去略有些意外,她明显不认同这个说法,毕竟她是过来人,那天那个小伙子看自己这个舍友的眼神是兄妹还是对象,她自觉还是能分得出来的。
但她却也不会因为这样就故意开舍友玩笑,乱起哄。
所以在沈小雨说完之后,她笑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原来是这样啊,那是我误会了。”
心里想的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是不是误会,自有时间来证明。
反倒是宁芝芝在听了沈小雨的解释后,神色瞬间一亮,更加决定要跟沈小雨这个舍友搞好关系了。
除此之外,她对沈小雨嘴里说的唐继安在她家住了好几年这件事有不小的兴趣,在沈小雨和胡云说完话后就凑到沈小雨面前打听了起来,“沈小雨,你那个哥哥为啥住在你家啊?”
沈小雨侧头看了看宁芝芝,对她的兴致并不是特别能理解,也并不想把唐继安的私事跟人随便的讲,所以也就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没啥,我爷爷和他爷爷是朋友,他家里有点事就借住在我家了。”
说完这句话后,她不想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停留,就拿了一本书跟旁边的胡云谈起了学习的事,学校课本还没发呢,手上这书是唐继安专门买给她的,跟英语相关的专业书。
宿舍一共六个人,她在经过报名当天的认识,和后来的介绍以及简短的相处后,发现也就胡云处起来最轻松。
她年龄在宿舍最大,人也最成熟,跟人聊天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不会刻意八卦,相处也会留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她很愿意跟对方交流。
再加上这个宿舍也就她和宁芝芝还有胡云三个人是同专业的。
宁芝芝看上去不太像对学习特别热衷的,反倒是胡云,沈小雨已经看到过她坐在床上认真学英语背单词的样子了,很显然对学习极为热情。
事实证明她想的是对的。
在她拿着专业书跟胡云谈学习相关的事时,胡云瞬间爆发了强大的热情,将她的专业书借过去翻了翻之后,有些心动的问道,“你这书在哪买的?”
明显也想自己买一本。
沈小雨闻言倒是有些汗颜,摸了摸鼻尖道,“这我还真不知道,这书是继安哥送我的,我没问过,你想知道的话,我下次帮你问一下?”
胡云笑着点了点头,“行啊,顺带帮我问问这书多少钱好吧?”
“没问题!”
两人明明年龄相差了十几岁,但相处起来却格外自然。
宁芝芝本来还有不少问题想问,但看人家在学习问题上讨论的这么热火朝天的,也就不好意思打岔了,但她也没走,反而很快一起加入了话题。
虽说她看着不太像是那种好好学习的学生。
但能考到京大来的,除了少许天赋出众的,就没有几个不努力的学生。
今年录取率这么低,不努力就想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那是痴人说梦。
所以宁芝芝其实在学习上也挺有自己的一套。
不贪别的,就只淡淡论学习,她跟沈小雨还有胡云倒是挺能说到一块的。
几人围在一起说了好一会儿才散开。
等时间不早的时候,大家抽时间去打了热水,然后就差不多上床了。
早晚最冷,这个时候宿舍又没有暖气之类的东西,不早点上床,在下面坐的时间长了,感觉手冷脚冷,全身都要冷了。
沈小雨的铺盖是她妈给她新做的,棉花填充的很厚实,往上面一躺,被子再往身上一盖,舒服的她眼睛都不自觉的眯了起来。
没人打扰,她躺在被子里又格外舒服,思绪就忍不住有些飘了起来。
然后就想到了归校前有关自家的一些事。
她回来学校的时候,她爸妈也打算今天就走了,在走之前,她爸和唐继安又聊了一次,沈小雨这才知道年前俩人都聊了什么。
当时她还稍微好奇了几天,因为她爸那之后几天感觉一直在想事情。
现在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知道情况了。
聊的其实就是以后的发展问题。
她爸现在在盖房子这件事上已经发展的有了不小的基础,但又不是那种绝对稳定的类型,以后看样子也会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
就沈小雨自己来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她爸眼光能力又无一不缺,只要做下去,总会越来越好。
而唐继安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他没有在这件事上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是小小的提了一个建议。
建议沈家阳能考虑一下在首都发展,毕竟下面三个孩子都在首都上大学,大学毕业以后也没多大可能会回到老家农村去,所以将发展圈子定在首都,对双方都好。
毕竟在唐继安的上辈子,他这位岳父是从省城发家的。
他和老婆都快要结婚的时候,岳父才在首都逐步发展起来,这辈子他当然不想那样,早点发展到首都来,不管从哪种角度考虑都不会吃亏。
沈家阳也说过会考虑。
毕竟唐继安说得很对。
然后这次借着给几个孩子报名的机会,他就提前来了好几天,一是带着媳妇孩子在首都玩一玩,二是借机考察一下首都的市场环境,考察完了,他结果也得出来了。
那就是先回家再打一打基础,过两年再考虑来首都发展。
这是他综合考虑之后做出来的决定。
首先,考察之后他发现,首都虽说是国家的中心城市,但现在政策还不是特别明朗,再加上十年混乱才刚结束,现在全国经济都还没上来。
在首都搞房产事业,时机并不合适。
其次,他家里因为一次性考上了五个大学生,还个个都是首都重点大学,在老家乃至县城都极有名气,上面的领导都因为这样愿意给他几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