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赵承琰的话,永康帝沉吟不语,过了半晌才缓缓说道:“你可有把握?”“儿臣此次行动只是为了把水搅浑,好让我们的人能更进一步,另外就是让白莲教也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对儿臣的行刺都进行了两次,如果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还让他们以为我大魏皇家无能呢!”
听了赵承琰的话,永康帝点点头说道:“琰儿说的不错,这些乱臣贼子如果不用雷霆之力铲除他们,恐怕会遗祸无穷啊,朕准了你的请求,去做吧!”
赵承琰得了永康帝的旨意,心中高兴,又陪着他说了半天话,最后看永康帝面现疲倦之色,赵承琰这才告辞而出。回到了拱卫司的衙门,他立即将旨意给了陶潜,告诉他可以凭借圣旨调动当地驻军配合他的行动。
陶潜的动作很快,只不过一晚上的时间他就拿出了一个大概的行动计划,将计划交给赵承琰看了一遍,赵承琰提出所有地方的攻击时间最好统一,这样可以防止对方一个地方遇袭有漏网之鱼给其他地方通风报信。
另外白莲教的各个堂口负责人要全部密切监视起来,确保行动时不会漏网。凡此种种赵承琰给了他们一番建议,陶潜立即着手改进计划。
三天后,相关各地的拱卫司都接到了晋阳的命令,让他们整装待发等候最终的行动命令。赵承琰还命令铁血堂的各派高手暗中协助。
九月初六,深夜子时。
梁州府,这里距离晋阳不过数百里,快马加鞭一日夜就可到达。荣盛街,徐记染布坊。这是梁州府内最大的一个染布坊,占地数亩里面工人近两百人。
在染布坊的斜对面有一家名叫醉韵楼的酒楼,在酒楼的三层,面对大街的窗户一家全都被打开了,不过没有点灯在外面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有些昏暗。
窗边的一把太师椅上,赵承琰居中而坐,身后站着陶潜,还有三个身着便衣的人,其中一个赫然是太白剑派的长老之一,“百炼剑君”黄楚戈,而另外两个人则没见过,一高一矮,是两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这时,下面的街道上已经窸窸窣窣的出现了不少黑衣皮甲打扮的拱卫司校尉,另外还有当地的驻军在后面紧紧的将徐记染布坊团团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