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地震

董馥梅他们家也是一样的。

他们家本来没有买报纸的习惯,因为关注灾情每天都会特地去买报纸来看。然后,在几日后的一张报纸上一笔带过的一句话让全家人心惊肉跳起来。

报纸上在讲完唐市余震灾情之后提到了一句川省地办在六月中发出的6级地震预告,7月份预告升级为警报,预测震源地区组织人民群众撤离并搭起了地震棚,人们都住在地震棚或者地坝内严阵以待地震的到来。

川省那可不就是周学栋下乡的地方嘛!而且好巧不巧的,周学栋下乡地就在预告震源地范围内!

红荷县因为山城的原因,和外界的交通不便捷,信息的传达也不够及时。在川省发出地震预告时,他们这边没有及时接收到相关消息,是故知青下乡地依旧包含了川省震源地地区。

等把知青送走了,消息到了,也迟了。

这会儿周学栋正和同一批过来的陌生知青们一起挤在一个地震棚里过日子呢。

他们来得时间不凑巧,正好是该地进行人群疏散的时候。这时候来知青不就是添乱的嘛!简单登记以后他们连行李都没能放下就被撤离队伍一起打包带走了。

空地上临时搭起的一排地震棚,舒适度是没有了,顶多就能遮风挡雨。他们一起来的知青有二十多个,分了两个棚,一男、一女。男知青比女知青多了两个,十多个人挤在一个棚里吃饭睡觉,个个都别想睡得好。

而且周围来来往往都是人,初来乍到的,一个乡亲也不认识,也不知道人家什么秉性,知青们只能自己抱团,也不敢分开了去。

……

家里在报纸上发现川省地震预告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了,周学栋已经在地震棚里住了小半个月的,他还写了封家书将自己目前的情况都清楚的写了,说是组织已经尽量的再预防地震灾害的发生,让家里人不要担心。

没想到的是,川省预告的地震一直没来,没预告的唐市突然来了个大地震。举国悲痛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川省,人们听了后难过的同时对自身的处境也越发焦灼,生怕灾难降临时自己躲不过去。

周学栋是个心善的,他身上又有钱,不仅是知青的250元安置费,董馥梅给他的牛皮包里可有2000块钱。他没怎么犹豫,直接从安置费里数了十张十元大钞给捐了。

同棚的知青都被他的大手笔给吓到了。有个好心的还提醒他,这250元除了动员费和路补外,更多的是建房费以及第一年食物、农具、粮种的钱,这钱抽出去这么多,他这以后的日子可得难过了。

周学栋不好说自己还有好多钱,就嘿嘿傻笑糊弄过去。

有人认为他傻,也有人觉得他这样的举动值得学习,反正最后两棚的知青最少也捐了二十,负责收钱的募捐负责人一直感叹今年来的知青都是心好的好娃娃。

……

这年头寄信本来就慢,等周学栋第一封信到家时,已经是八月九号了,正巧是董馥梅他们家从报纸上看到川省地震预告信息的第三天。

看到这个消息后,董馥梅哪还在家待得住,就跑去街道办想打能买出省火车票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