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人是牛木头,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没有别的好处就是听话。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让他们家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四年干旱。不只是他,包括他的几个儿子的工钱全部换成了粮食。
“对,换成粮食,只要有粮食在,咱啥也不怕。”
他们换的粮食不是一次性给,还有很少一部分,得等沈清和的红薯土豆收获以后再给,不是给他们吃的,是给他们新的种子来年种地的,有了这些高产的土豆红薯,哪怕灾荒来了,也不用担心饿死。
威西城治下的百姓都相信旧年来的沈大人,是他带着威西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威西砖瓦窑,对威西治下的百姓,都是平价提供砖瓦,带着身份证明,来砖瓦窑买砖瓦可以比别的县百姓便宜很多,这是威西百姓的福利。
旧年,威西治下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男劳力打零工,赚了不少银钱,春耕后,乡下也有不少人家起一间或者两三间砖瓦房。
乡下如今还有不少人继续盖新屋,有银钱的多盖两间,没银钱的人家少盖两间。
一些盖房子的匠人,在乡下也是忙个不停,没少赚银钱。
这一切都是新来的沈大人带给他们的。
一些年轻人也在一边听着,心中也有成算,他们很多人在结工钱的时候,都是一半银钱一半粮食。
转眼九月,沈清和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土豆该收获了。等下个月红薯也该收获了,还有他特意种出来的长绒棉,也该收获了。
衙门千亩好地,也种了一些土豆,红薯,长绒棉。沈清和自己买的地里,种了小麦,水瓜,土豆,红薯,长绒棉。
全部挤在一起收获,确实够他忙的。
他亲自下去第一锄挖下去,在边缘挖下去,刚刚好,一个都没有破损。
提出来一大溜,很多啊,周围的佃农,也吓了一跳,都是老农,也许不知道怎么做来吃,但是基本的眼力见还是有的,那么多,一亩地该有多少啊?个个眼睛放光芒,高产啊。
刘师爷也学着大人的样,想挖一株试试,一年多来,他也明白了,眼前的大人可不是只会读圣贤书的文人,那是切实想为治下百姓多做事的人,每一件事情做的他心服口服。
周围的佃农全部跟着沈大人学习,怎么收土豆,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一学就会,做的比刘师爷好多了。
一亩地,大家齐心协力收完,见着一亩地全部收完,镇国公的幕僚钱为承,一直静静的等待着,他是来看热闹的也是来做见证的。
挖出来的土豆全放在一边,收拢过秤,此方世界一石为现代的一百二十斤。(设定在此方世界,土豆亩产两千斤)
钱为承不敢置信,他一直看在眼里的,沈大人可没有丝毫的作假,周围的地也在收土豆,今天是被惊吓的一天。
他决定等会儿把其他收完的地里也过秤称一称,要不他实在是不敢相信。
地里劳作的佃农们,越干越有劲,他们除了种植官府,富人的田地,自己也有荒地,除了山林不能开荒,一些杂草丛生离山林远的地方都是可以开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