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和陈于阶跟着李国栋,在苏州附近参观。
江南大地上,一座座规模不小的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很多商人和地主,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工场主了,数量最多的工场是纺织工场,生产丝绸和棉布。
这个年代大明的纺织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就相当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各种棉布、麻布和丝绸,不仅在欧亚大陆上和东南亚岛屿上销售,还远销美洲大陆,甚至连印第安人都穿上了大明产的棉布、麻布。当然了,印第安人穿的布匹,是西方殖民者从大明购买,再运去美洲,高价卖给印第安人。普通的印第安人,自然用不起棉布和麻布,他们只有一条牛皮围在腰间,上半身没穿衣服,头上戴着羽毛,有些羽毛还遮住身上,只有那些小头目、酋长之类的,才能穿得起棉布、麻布制品。
看着江南繁荣的工场,李国栋心中暗暗感叹:若不是满清入关,江南真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东林党也有可能变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也就不会在后世留下那么多骂名。
当然了,夜不收所有的士绅都可以改造,对于盐商和粮食,将来崇祯南下之后,李国栋准备打击盐商和粮商。盐商富可敌国,却同朝廷官员沆瀣一气,相互勾结,每年上缴的盐税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的银子都被官员贪墨了。粮商也不是好东西,粮食收成的季节,尽可能的压低农民的粮价;青黄不接的季节,他们又抬高粮价,黑心银子赚了不少。
银行的筹备工作一切就绪之后,李国栋在他苏州买下的药圃内宴请所有股东。
药圃是一座名园,原本的主人是文震孟,后来文震孟得罪了温体仁,被赶回了老家,从此家道中落。于是李国栋通过杨嗣昌的关系,把这座园林购买下来,当成自己在苏州的据点。温体仁当年在整东林党的时候,杨嗣昌没少帮忙。
第一道热菜上桌了,那是主食,看起来有些像炒米粉,但颜色要深一些,又不像炒面。
李国栋介绍道:“来来,各位尝尝这炒粉。先垫一下肚子再饮酒。”
人们纷纷伸出筷子,夹了送入嘴里,发现这炒粉味道相当不错,众人纷纷叫好吃。
“其实这粉的主要原料,就是番薯。”李国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