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韩莎不言这些物件的历史,但其高明的鉴赏之力,却让于北溟赞叹不已。兴致起来后,便提议挥毫泼墨——是写还是画,都是随意,总归是文人性发之后的一件乐事!
于北溟便挥毫泼墨,画了一块石头,简单的笔触,却将石头画的有了灵魂。而后便题了一首郑板桥的《石灰吟》,一手的字也是块块独立,笔触厚重,却又有锋芒棱角,当真是和诗句和画映照的——当真是“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气。轮着风尘来,风尘便作了一副怪画:
画中见山川、云雾,却皆以意象。粗看时只觉颠覆了常规,不合乎传统的绘画,也不符合西洋作画的规格。
其画作川在下,上却托起一片云雾,云雾之上有山川,山川之上却有人,川下却有耕牛、田地。
留白处——
致虚极,守静笃,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天地之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之,德畜之,有无相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舍色身则见空性,空性生色界,真性圆觉,真性在前,圆觉在后。故,不自生者,得其长久。
留了年月日,书下署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字,是好字。
其中法度自然,不拘俗套,自有一番天地。对书法、绘画有着极高造诣的于北溟自然能够看出其中的好——书、画,尤其是传统的书、画领域,讲的是三个字。其一曰“精”其二曰“气”其三曰“神”,三者具足,便是上好的书画作品!而这精气神,是可以看出来的——精足则于笔迹之中见其力,气足则能见其锋,神足则能让人感受其意。
精足的作品笔迹有力,或者刚或者柔,每一笔都有自己的东西;气足的作品,笔锋凝练,墨浓不散,力透纸背。
传说中,王羲之给人题扁,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
气足的作品,即便是差一些的纸,墨色也不会晕染,相反墨会透入到木板当中——简而言之,气足的作品,拥有“方向”。墨是要透下去,而不是渗开的。至于说是最为要紧的一个“神”字,就更为玄妙了——那是能将自己的喜悦、悲伤通过字来表达出来的,是具备一定的“催眠”让人感同身受的力量的!
你见那字,能感受其作者之哀伤、哀莫大于心死,心中同样生出悲戚之感;你见字能感受到作者之欢喜,心生愉悦。
这是一种“直观感受”——即便是不识字,也能感受。如果只有书法家才能够感受到书法家的高明——那玩意儿不过自娱自乐的扯淡!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