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陈建国干脆让儿子上甲板帮忙。这不有导航嘛,不需要人举着望远镜视察航线了。
“机灵点!”陈建国叮嘱儿子,“拣着脏活累活干,这里有你老子足够了。”
“哎!”陈建国的儿子早就想上甲板透透气了,闻言,雀跃地跑了上去。
分拣队伍添了个十七八岁的壮小伙儿,效率自然又提高不少。
大家一边分拣一边跟个好奇宝宝似的问不停。
“这个是什么鱼哦?以前都没见过。”
“这个螃蟹好漂亮,不过大钳会夹人,翠翠、壮壮你们小心哦……”
经常跟着男人出海的徐秀媛这一刻成了专家,一边麻利地分拣,一边解答:“这是马面鱼……那个啊,叫舌鳎……你这个是花蟹……”
众人拾柴火焰高,分拣了不到半个钟头,就把一大网海鲜分类装箱、分别送进了冷藏、急冻库。
中午不用说,必须是海鲜大餐啊。
光能转化的电炉开起来,炖上一锅什锦海鲜,再蒸一笼螃蟹、大虾,鲜得大伙儿停不下嘴。
陈建国父子轮流用餐,小伍、小许同样轮着来。
陈建国坐下来吃的时候,发现挨着他坐的正是盯了他一上午的小伍同志,起初很是局促——总有种放风的犯人和公安同志同桌进食的错觉……
不过等尝到美味的海鲜,渐渐放开了,最后还以汤代酒,互相碰了碰碗。
“你辛苦!”
“不,不!你比较辛苦!”
“……”
“大家都辛苦都辛苦,来来来,多吃点!”徐秀媛眉开眼笑地招呼大伙儿放开肚皮吃。
她是真没想到,新渔船捕鱼这么方便。
相比之下,小渔船确实落后得多。
人力起网不仅累,收获也差得远。不说还有宽敞的冷藏、急冻库,以后再遇到上回那样的金枪鱼,不愁没法保存了。
晓得这样……徐秀媛差点想说,应该早点换渔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