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又要求见韩信和彭越,没有梳头,依然披散着头发,和哥哥一起,过去道歉又忽悠了一顿,二人本来就相信皇后不敢擅自杀害大臣,见她声泪俱下,感慨万千,更是确认了自己的固有印象。
吕雉死后短短数日之内,又收获了全部吕氏族人,除了吕禄、吕产那两个笨蛋,剩下的还行,愤怒归愤怒,要来的土地不能浪费,她依然以汉高后的名义开始建立城池,招揽汉朝旧部,施行无为而治的仁政,轻赋税薄徭役。在汉初功臣之中,吕家占据的位置不轻,吕泽既是一开始追随刘邦起兵的人之一,又有不浅的战功,声望不菲。吕太后治理天下前后十五年,修改法律,避免族诛,又放开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又避免战争,汉朝的百姓也算是归心。戚夫人倒是很惨,和他们升斗小民有什么关系?
汉朝的鬼一听说这事,欢欣鼓舞,踊跃非常,之前就看秦国很厌烦,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纷纷卷着包袱前去投奔。
没过多久,听说西北方向,汉王就与秦王毗邻而居,一时间应者如云。
刘邦刚刚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不怎么在意的刘恒居然成了皇帝。又听说了汉王收天下汉人,这就疑惑了:朕在这里,哪里又来了一个汉王?
彭越知道刘邦在什么地方。给他带来了几箱子礼物,还有一封信。
是吕雉的信,吕雉客客气气的请他回去主持大局,要和秦始皇敌对,少不了他的正确指导,官员和百姓都很渴望他。
刘邦危机感顿消,对财宝不是很在意,但这态度很重要。现在没有生死攸关,人间基业已经定妥,也没有萧何等人喋喋不休的劝谏,又懒得回去努力了,努力到极点也没法横扫地府嘛。回信告诉她好好干,不要多心,现在不和秦始皇敌对。
现在名义上的汉王就是吕雉,偶尔把刘盈拉出来溜一圈,百姓们觉得好像差不多,阎君们根本不在乎,官员们有些迷惑但好像又没什么问题。
吕雉:我必取而代之。
文帝刘恒,景帝刘启,二人没能突围出去,竟然也没有一个人回来救他们。
一直等到汉武帝时期,跑来投奔秦国的百姓还不是太少,有些人是一代一代的去找父亲,就找到了秦国,投奔汉国的百姓竟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有很多百姓害怕打仗,就又悄悄的跑了回去。
现在出于竞价吸引百姓,秦汉两边的赋税都很低,但阎君治下更低,劳役也更少。
阎君们弹冠相庆,没想到真正削弱他们实力的是这个简单方便,超出想象。
正在考虑彻底免掉劳役和赋税,先把他们治下的百姓都勾引走,现在库房里的钱财能支撑住。
扶苏回去一一禀报父亲:“就是这样。”
嬴政最近看他这副没有进取心的样子,觉得顺眼了一些,自己不会老则不焦虑,心态还很平和。
这件事确实麻烦,自从文景之治后,自己增加的人口越来越少了。
鬼和鬼在一起不能生育!这简直是斩断了兵源。
苏秦前来拜访:“祖龙,我可以为君王阻拦此事。”
嬴政不问他会怎么做,只是相信他能做到。这对于苏秦来说一点都不难。给他钱,给他仪仗。
苏秦对阎君说:“我听说阎君想免除百姓的劳役和赋税,这样恐怕没什么好处。
有三个原因,第一,百姓在十税一的时候生活就很富足,十五税一就很宽绰。百姓不会为了减少十五税一的政策而轻易抛家舍业搬到这里。
第二,一旦不收税,超乎常理,会导致人心惶惶,又忘却君恩。就如朝三暮四那个故事,如果秦朝的赋税不变,而阎君免赋,等到国库耗空后,再想重新收赋,百姓反而会因此不满。
第三,赢秦深谙耕战,多年来积谷如山,道路和水渠都已经修造完成,却是小国寡民,如果要和阎君一起免税,他们耗得起。”
阎君:“说的有道理。”就取消了这个计划。
苏秦回去拿到了尾款,美滋滋。
另一个人抢了张仪的计划,聪明人太多了:“阎君,我有一计,可以削弱汉朝。”
“你说。”
“推恩令。现在的汉国三千里地,都归汉高后一人所有,依我看现在的汉帝刘彻必然身怀帝炁,不如让他分走一半汉国,以谥号为国号。将来再有,可以再分。同时不禁止他们和秦国争夺土地,两朝就会互相争斗,想要立功百姓奋勇争先,想要避战的百姓逃到阎君治下。”
刘彻死后果然轻而易举的出来了,都没注意到在远处击鼓而歌的父亲和祖父。
气焰滔天:“什么?武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