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2 章(虫)

“这是个小目标,还没有计划。”

二人分别之后,李治早就等在远处。“陛下。”他把女儿的计划一说。

李治有点失望:“居然和跟我说的一样。”

李渊敲他头:“你以为会有什么?”正如在人间,正途就是做官这一条路,不论是通过被推荐、主动自荐还是考试,就这一条路。

……

杜甫的诗流传到后世的,总共有一千多首,但他写的诗可不只这个数,唐朝有记录的接近两千,正如张若虚也不是只写了春江花月夜等几首诗。唐代时收集的很全,地府的书也很全,现在人间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

但……虽说李杜诗篇万古传,要给俩人的诗刻板印成全集,太难了,加在一起三千多首诗,起码也要一千多块雕版。所以只有二人的精选集有雕版印刷,全集还是手抄本。雇个秀才鬼抄书可便宜了,也提供母本允许穷人交押金借回去自己抄。

李世民就借了两套书,《杜甫生前全集》,《岑参高适生前全集》,沉甸甸六七十斤。只有生前能出全集,死后再写的诗,广为流传的也凑不出全集,杜甫太能写了,出的《杜甫诗阴间卷》,出的再快也跟不上他写诗的速度。

书店老板扼腕叹息,借书的利润可少,看他头上的金簪,身上的团花锦袍,腰间的纯金蹀躞带,挂着的镶蜜蜡的吐蕃风短刀:“我看您是显贵之人,何必借书回去自己抄呢?您看这边有抄好的,抄书这人学的是王体,师承虞世南。不瞒您说,这可是我单独留给贵客的精品。”

李世民暗暗疑惑,他也师承虞世南,褚遂良也是,虞世南的学生大多是官员,怎么会轮流到给人抄书为生。走过去过去随手一翻,就笑了,就这个字,徒有其表无筋无骨,全篇肥肥实实的字,像是一碗鳝鱼羹。地府的鱼羹实在是少,稀少昂贵,数量不足。当年是他重点提倡写字要有骨力。

书店老板又指着墙上的一副字介绍道:“这是李太白的酒醉狂草,真迹!挂在酒坛子旁边,四舍五入就是和李白对饮啦。”

真迹倒是真迹,诗作写的也很好,提到了他在阴间结识的古人,依然是豪情万丈、高高苍穹的风格,只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副娟上会有中缝。

因为这件衣服来的有趣,是李白又又又没钱结账时,别人替他结账并求字。仓促间只有笔墨,没有好纸张,就脱下身上的新衣服,请李白题字在衣裳后背上,回家之后四四方方的裁下来,拆开中缝的缝线,两块布修剪好了,用宣纸在后面托好,一装裱,除了有一道浅浅的中缝之外看起来很完美。

“本来有两幅,杜甫给我写了匾额,换走了一幅。”书店老板得意叉腰,他有很多块匾,全是书法家真迹!

太宗这才来了兴趣:“有王羲之的真迹吗?”提到王羲之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没有,隔壁有王献之和他们兄弟的。”

李世民叹气,王献之的字太妩媚了,怎么说呢,唐朝的皇后们写字都没有他那样妩媚——也没他那么好。最后买了一副钟繇、一副卫夫人的真迹,钱不重要。推着借来的六十多斤诗集回去:“李隆基,把岑参的诗抄三遍,杜甫的诗抄一遍。”别时间长了变成不识字不会写字的文盲。

李隆基长舒了一口气,感激不尽的站起来:“喏!喏!我一定仔细写好。”终于能看见字了!看来给刘邦送礼果然有用,汉高祖在汉朝之中虽然不像唐太宗这样人人敬畏,但他是真有本事。就是嘛,则天皇后真灭了唐朝,而我只是差点,凭什么她能安然无恙的持子媳礼,儿女成群听从差遣,拿杨玉环织的布卖掉,还享受生活。近年来太穆皇后回家就忙着揍我,都没力气找她的麻烦!太不公平!

刘邦:我还没说什么呢。

唐玄宗岂能坐以待毙,这两年想起来可以迂回作战,既然爹和儿子在旁边装鹌鹑,孙子劝过也无效,就偷偷的给汉高祖用酒肴和陪葬品行贿,请他以非亲非故局外人的身份,来劝一劝唐太宗。就要两样东西,一个是自由,另一个是尊严。

刘邦不是很用心的劝,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今日看唐太宗忽然转变政策,不由得一拍大腿,暗叫不好。这小子现在没什么顾忌,将来要是到我这里撒泼可怎么办?立刻找过去。

李唐的皇帝们正在开会探讨,李隆基油盐不进,到如今还觉得是群臣负他,怎么办?将近二十年了。

刘邦笑嘻嘻的敲门进屋,在门口就听见他们谈论的内容了:“小兄弟们我倒有个妙计。”

他这个称呼,别人无法反驳。

李渊只好说:“刘兄请坐。”

“汉高祖请讲。”

“镇子里一直都说要修个水渠,流经各家门口,可是至今没有人肯干。”

李亨说:“汉高祖,我每次挖土,很快就会恢复。水渠还没挖到三国,西汉的部分就恢复了。秦朝的大水池用的是法术吧?”毕竟他们那儿每隔几年就有小仙女飞来飞去。

刘邦道:“你不懂,用砖石贴面可以。砖块烧起来不难,媚娘会。”好啦,我给他弄到了一半的自由。至于王菱怎么当监工,那我就不管了。

李隆基呢,学什么都快,很快就掌握了烧砖的技巧。

李世民看了看日历:“到日子里,我走了。”

王羲之好找(一开始好找),诸葛亮难遇。

早已结识了刘备,但最后是李靖替他约到了诸葛亮。

唐玄宗上元元年建立的武庙,筹备了武庙十哲位列两边。左列:武安君白起、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

那年唐玄宗的风评还不错,被供奉正中的姜子牙兴冲冲的筹措聚会,来了六个人,在那之后就认识了。

《李卫公问对》中,李世民和李靖一起赞美诸葛亮。

李靖李勣都在帝镇外不远处等着他,近年来地府的威势渐高,君臣聚会也不在被提防。二人拉他上船:“主公一向可好?”

“主公又胖了。”

李世民拍拍肚子:“唔,有点发福。”

又路遇了李道宗、柴绍等人。

诸葛亮早已等候在酒楼中,这是第一拨,这次回来述职已经排了七天的聚会。捏着羽扇起身拱手:“唐太宗错爱,孔明幸甚。”主公、云长都转达过邀约。

李世民有点小激动:“武侯与烈帝千古佳话,惜乎,我的臣子虽然各具才干,都不如武侯将略。”

李靖和李勣支持这种说法,一起点头:“正是正是。”倘若凌烟阁上的人凑全,都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