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战国+谢罪+献策

改了一首《董娇娆》,提笔写下: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何必盛年去,欢爱永不忘。

把笔洗干净,搭在旁边,回去上班。心中暗骂汉朝的情诗都不吉利,都是汉朝这些皇帝们搞得民不聊生,诗人无心恋爱,写出来的诗全是怨妇诗。

嬴政关上院门的一刹那,院子里的树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脑袋。

这脑袋躲躲藏藏,四处张望。

扶苏等他出去了一会,才从树上爬下来,抱了抱树干:“多谢你。”他在父亲生气之后,第一反应是跑来找夫人救我,吕雉还在愉快的戏水,他在院子里等了一会,忽然听见门声,是父亲。

屋内不可躲藏,谁知道父亲要去呢?左右两家又都是女眷不能翻墙。趁着仆妇不在院中,不会泄露自己的行踪,他咻的一下就上树了,小树妖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你要像鸟一样搭窝么?不要掰我的树杈。”扶苏要求他把自己藏好,别让父亲知道自己在这里。

小树妖懵懵的再次强调自己的原则:“我之前说过的,我和其他妖精不一样,虽然你很好,但我不会对你以身相许。我还想和一棵树结合,和她种在一起。如果不行,花妖也可以凑合。”不管怎么说,一定要有根系啊!

扶苏干脆给他解释清楚:“我犯了个错,现在父亲看到我会更生气,我得躲着他。”

“哦……???”小树妖知道什么叫躲,但不明白为什么看到他会更生气。

三天后去见父亲解释,当天没等到夫人回来,第二天的深夜——天色没有什么变化,阴间其他的地方的天色总是灰暗暗雾沉沉像是一双哭了很久的眼睛,像一个人孤独绝望的内心。但人们能感觉到过了一天,这样人们才能估算工作了多久,或是一天、两天的休假是否结束。

第二天的深夜,微醺的吕雉被醉醺醺的学生们送回家,她揪着郭圣通甩进院子里,把另外五个人也像轰小鸡一样轰进去:“今天就住我这儿,喝醉了别回家,你们住的太远了。”

醉的扶墙走,让你们回家去说不准要走到哪座城池中,本来住的地方就远。太偏僻的地方治安不如城里好。

郭圣通都快趴在她怀里吐泡泡了:“刘秀那个混蛋!来买羊居然让我给他便宜一点!混蛋!就是因为他才贵呢!”

扶苏走上前,很苦恼:“夫人,我有事相求。”

“等我一会。”吕雉一边把几个醉醺醺的小妞都轰进屋去,又让没醉的夏侯徽也留一晚上,心中暗暗思索,什么事能让扶苏来求我?他在帝镇中遇到什么难事来找我出谋划策?能有什么难事?自古以来都是官逼民反,凭他的脾气,绝不可能让那些人团结起来攻击他。只要他们不团结,扶苏就无敌。他怎么会这样难堪,不安,还有些难以启齿呢?

“你要纳妾?!”

郭圣通蹭的一下蹿到门口:“不许纳妾,谁都不许纳妾!呜呜呜……”

梁氏本身就是个美貌的妃妾,并非皇后,而是皇帝之母,一听这话吓哭了,抱着宋氏嘤嘤嘤的哭了起来。

扶苏无语,喝令:“你们进屋去!夫人,我不是三心二意的人,是我一时不慎得罪了父亲。”

吕雉松了口气,现在的状态非常好,稳固而安全,能确保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保证和紧密的联合,她可不希望发生任何改变,一星半点的都不行!“哎呀,我真是喝多了,居然胡思乱想,扶苏你别恼。来,我去煮一壶茶慢慢聊一聊。”

“我已经煮好了。”

正适合入口的茶,浓茶。纸张上工整但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还有扶苏自己挠乱的头发。

看起来实在是太惨了。

吕雉也听完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记得那套书,那时候书店里经常要求客人自己用空白竹简抄书带走,你那套是成品?”

“是。”

“你承认了?”

“承认了。”

“傻孩子你不该承认啊!只要你别承认是自己动的手脚,就说是抄书那人抄错了,你也不知道,不就结了?”

扶苏能说什么呢?自己松懈的时间太久,突然被质问就懵了。

“问题不在于你改动了‘这句话’,而是‘你会改动他要看的书’这件事。你们父子之间互相信任很不容易,是吧?”

“是啊……”

吕雉沉吟了一会,进书房去拿书,看一看那段话的原文。忽然看到自己放情笺的金边砗磲被人移动过,走过去一看,旁边放着四句诗。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不必担心,明天你先去认错,给他解释清楚你只会改动别人说他丑的话,我再去打断他的脾气。”有这首诗,就有理由去,这或许是暗示吧。

扶苏想的很多,掐着自己指尖:“那说他暴君的那些话我不做改动合适吗?”

“合适。秦国亡了,不必遮掩,儒家说他是暴君也有来由,他亦不会生气。只有说他丑才是闭眼胡说。”

扶苏觉得很可信,就这么解释去了。

嬴政被祖宗们七嘴八舌的劝慰了半天,再加上检查过其他书,的确骂自己的都没改动,只改了两个说自己丑的部分。也就决定算了,可能我是爱生气,过秦论也说得对,总是凶他,亲儿子也不敢跟我说实话了。“这次就算了,往后不许再犯!”

他恶狠狠的威胁儿子:“再敢篡改书籍,我就请阎君给你安排一个最累的差事,让你从早到晚奔波于河上,押送那些愚蠢的鬼魂!”

扶苏松了口气,这就算是没事啦,正要告退。

嬴政招手:“过来。”

扶苏走到台子旁边,没有迈步上去,怀疑父亲要掏出一个椰子或柚子砸自己,他看见柚子了!

“上来,看看我这篇文章写的是不是有些咄咄逼人?”

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结合神仙阎君提出的不审了直接轰去投胎制度,祖龙提过的服役制度,韩非子提出的管控制度,刘彻提出的阴间郡县制。现在地府已经有了服役制度,刚开始是逗留超过一甲子的,必须服役一年,众人食髓知味,现在给涨到十年了。什么能力都没有的也得去公田种地!

他这套体系很完美,在当前‘判官初审——阎君复查’的简单粗暴的体系改为‘选择地府羁押的魂魄和历代贤臣仁人就任城隍——城隍初审——判官复查——阎君抽查’,这样判官的工作量减少一部分,阎君的工作量锐减。

再让禁军和鬼卒互相轮班,古代早就说过,戍边三年还不换岗,容易谋反。还有韩非的建议,贤臣名士必须去工作,勇士格外多服役,都别闲着,最好连诸子百家都能薅出来工作。

还有,直接把春秋战国镇清空,能干活的部就出来就任各地城隍,负责初审,春秋镇中八百诸侯,有很多安分守己端正仁爱的小国君,没有壮大一个国家的能力,史书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但隐晦的提过某十几个国家非常正直的被人吞并了。不过关于春秋镇有些存疑,据说那里有很多人因为功过很好审,已经去投胎了。前段时间由诸葛亮负责的官吏普查可以算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至于不审了直接去投胎,原因正如哪位神仙所说,被软禁了很久可以抵消一部分罪过,再加上只要丢去投胎就没法在地府闹事,那就很好。

至于普通人不用担心,自从上次不知道是谁提出‘如果现在去投胎说不准能当太子当皇帝’这个崇高的理想之后,对面负责投胎前的审核的那群判官差点忙死,往生池都差点被挤爆。

以前那些既没有祭品,又找不到生计的鬼都跑去投胎了。

嬴政有些头疼:“阎君大多是上古之人,有上古之风。”过分的仁弱,在没必要的事情上认真,不知变通,把原则看的比生命更重要。唉,没必要,真没必要。

扶苏一听就明白了,什么叫上古之风?重义轻生!难怪他们宁愿把自己累的蹲在门口互相揉脸也要。上古之人信守诺言到在桥下等着朋友来如果朋友没来涨潮了也不走,淹死算完。信义、忠诚、原则、承诺、甚至是‘君子死,冠不免’的礼仪都比生命更重要。他虽然不太理解这种行为,但知道有这样一些人,如果以上古之风来看,阎君们承诺要治理好阴间,那么无论多么呕心沥血,艰难困苦,他们都会坚持到底,到死为止。

但上古之风也代表了循规蹈矩,不喜欢新科技和新的策略,要想让他们做变革,也挺难。扶苏绞尽脑汁的想,急切的想要做些很棒的事来洗脱掉之前偷偷审核书籍的问题,想了半天,上古时的忠臣义士和勇士是自己慷慨赴死,不是让别人去慷慨赴死。要让阎君们为了自己休息做些什么或许不容易,如果是为了……为了别人呢?

吕雉掐着点进来救场时,看到父子俩亲密的坐在一起,一起研究桌上的东西。她微笑道:“我来的是时候么?”

扶苏起身行礼。

嬴政点点头:“来的正好,我正要去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