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我来我见我改变

“那为什么要支付薪水?”若说支付粮食,是为了避免百姓,越服徭役,就越来越穷。那支付薪水,就没什么必要了吧?这样一来,徭役还有什么意义?!

“主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王庸组织了一下语言,“若百姓手里有钱,而且每年都有稳定收入。他们有了生活费用之外,多余的钱,是否会选择去修缮房舍,购买农具,甚至生活用具?”

“若有条件的话,谁不希望自己日子过得更好?”曹操略作思考后,同意这个说法。

王庸闻言松了口气,继续解释道:“百姓购买农具,那么铁匠铺和布庄,甚至是木匠铺的生意就会变好,铁匠铺的生意变好,就需要更多的铁矿,这样就带动了铁矿的销量;布庄的生意变好,就需要更多的布匹,于是种植亚麻的百姓的收入就会提升;而木匠铺的生意好转,就需要更多的木材……

城里的经济好转,百姓对饮食的需要就会提升。提升的结果就是农作物的价格就有所提升,最终农民的收入也会提升。而商业活动的过程,也会使得商税有所提升,最后当经济活跃起来之后,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的税金,这部分的提升,甚至比支付给农民那部分的薪水还要多得多。同时各行各业变得更加繁荣,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无忧的意思,你不支持把钱存起来的情况?”荀彧却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钱的本质是等价物,本身不过是填不饱肚子,暖和不了身体的金属制品。让它们在民间流通,才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反之若是都存起来,结果就是整个市面都死气沉沉,同时物价也会逐渐提升,最后百姓越来越买不起自己需要商品,城里的百姓越来越吃不起自己想要吃的东西,税收也就开始逐渐下降……”王庸想了想回道。

“那么说来的话……”荀彧到底是管账,自然清楚这几年的情况,“以东郡为例,的确税收在这两三年有所萎靡,最初以为是天灾人祸所致……仔细想想,物价突然提升,和民间财富储备不足,估计也有关系。”

“只是这可涉及到《汉律》的修订……”曹操有点为难。

“可以在许都,甚至是颍川郡试行,然后两三年后取得成果,再逐渐推广出去!”王庸连忙提议,试点模式,不管是在哪里,都是有很大作用的。

比如张居正的变法,便是在福建和广东作为试点,然后再逐渐推广出去。后世有什么政策,也是地方试行,然后才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