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实验下来,火箭本身的可靠性不再有什么致命问题,即便是弹射,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改进,使其简化,现在只需要一条长二十一米、角度为六点五点度的轨道即可发射。在火箭装有一千两百升汽油的情况下,其能以五百八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五八十公里,并携带六百公斤的弹头。”钱昌祚说出了巡航火箭的参数,这个数据还不如德国人的v1,除了射程。但问题是巡航火箭本就是一架无人飞机,其航行距离和燃料成正比,只要不破坏火箭的平衡,添加燃料就能解决航程问题。
“太慢了!”杨锐听闻火箭速度还不到六百公里,这岂不是说速度快一点的飞机就能击落他们。“弹头也太轻了,”他又挑了另外一个毛病。
“是,大人。”钱昌祚表示同意,他明白巡航火箭是用于军事上的,虽然开发项目书上是要求开发一种可供空军打靶用的靶机。“速度的问题我们已经着手解决了,太慢的原因还在于使用了汽车用的低标号汽油,如果使用高标号汽油,新发动机推力已增至四点六千牛,比之前增加了近一半,以火箭满载重量二千五百公斤计算,飞行速度能接近八百公里每小时。”
“还能再快吗?”杨锐问道,他不知道v1导弹有多快,但知道一马赫等于一千两百二十公里每小时。如果巡航火箭的速度能达到八百五十公里,那就是战斧巡航导弹的速度了。
“很难。”钱昌祚在杨锐的注视下无奈摇头,“八百公里是理论最大值,而且火箭需在低飞状态下。如果飞行高度过高,发动机达不到设计推力,那么速度只在七百五十公里左右。”
“八百就八百吧。”杨锐丝毫不担心高度,巡航火箭向来都是以几十米的高度飞行的,在几千米高度飞行根本就没有必要。“那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主要是无法遥控。”钱昌祚道“我们已经能大致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但火箭需要更精确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不如谁也不知道它会飞到哪里去。”
又是陀螺仪!杨锐看了王季同一眼,数年前那个陈瑟,打报告说可以搞什么激光陀螺仪,弄的他和王季同都寄予厚望,没想到东西是造出来了,可光也有光的毛病,一旦正反两道光速反生耦合,结果就是它们的振荡频率趋于同步,无法测量较低的角速度,其精度比当下的机械陀螺仪还要差一个数量级。
“无线电导航不行吗?”杨锐转头问钱昌祚,他每次想到能弄出山寨版战斧式巡航导弹,心头都一片火热,很早就下定决心即便花个几亿,也要把这大杀器造出来。根本就不知道后世大神钱学森曾说过:‘关于结构、空气动力、推进这些问题加起来,也不过是整个飞弹设计问题里面的2%,其余的%完全是控制的问题。’
“我们曾经尝试过,但有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岛上住的人家开了收音机,飞着火箭就不受控制的坠毁了。”钱昌祚说道这不自觉的摸了一把汗,那次真是太险了。
“雷达呢?”杨锐又问另外一个导航办法。
“大人……”实验室副负责人王承黻说道,“项目书要求要廉价,如果使用雷达,那么火箭的成本就超过预计了。再说雷达只能跟踪现有目标,无法使火箭朝目的地飞行啊。”
“这倒也是。”杨锐不得不点头,感觉导弹还真是难导。他点烟之后又看向王季同:“看来光学实验室、还有计算机实验室那边还得加把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