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卷 第六十四章 莒州

清末英雄 贰零肆柒 3234 字 8个月前

“习惯!很习惯!”两人齐声道,对望一眼也是笑了。政治部参谋部搞得这一文一武的搭配是请示过杨锐的。按照李光仪这边的报告,沂蒙之地土匪众多,这些土匪并完全是过不下去被迫为匪的农民,很多就是当地的富绅,不知道是不是养壮丁看家护院太贵了,是以要出去捞点油水过来以补损失。鉴于此,东北便抽调一个连的部队先到沂蒙,而后站住脚跟之后再行增加部队。李二虎是一个营长,本来不在选择的范围之内,但是考虑到他本身是个胡子,对土匪的各种套路都很熟悉,所以才把他抽调了过来。

看到他们配和的好,杨锐也就放心了,道:“还没有开饭,就趁着这个功夫,你们介绍下这边的情况吧,简短一些就好了,我这一次是准备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的。”

听闻杨锐是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两人都是一喜。李光仪道:“先生,沂蒙之地,民风素来勇悍,但是因为地处山区,耕作又很是粗放,所以佃户地主之间矛盾虽没有鲁西南那边视如仇寇,但也极为不睦。加上这几年天时不好,前年苏北那边大灾,也殃及沂蒙。现在官府为了加税,都在清查户口田亩,农会这边落脚很是容易,要发动百姓也是不难。现在整个沂蒙,有沪上毕业的干部一百三十余人,本地讲习所培训出来的人也有近千人,若是等到了明年,怕是有上万人。先生,我们能不能今年年末就举义?”

“沪上的干部是干部,但是本地讲习所出来的人有多少干部?”杨锐见他说的这么乐观,不由得的要泼点冷水了。现在严州大胜,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明年就可以革命成功,这种盲目的乐观很是让杨锐头疼。

“这,大概只在五分之一吧。”李光仪答道。县镇讲习所出来的不可能全是顶用的干部,其中还是很多是有田可种的农民,农会打着助农增产的旗号,上课又不收钱,把一些脑筋活络的庄稼人引了过来,这些即便是来了,毕业了,他们也未必算是革命者。

“五分之一算是高了。”杨锐叹道。“农会没有深入每一个镇之前,举义还是太早。你们千万不要盲目乐观。早举义晚举义只是形式问题,即便革命成功,农会工作还是要做下去的。复兴会的根是在农村、乡镇,这些地方占领了,管理好了,那么革命成功,国家富强就是水到渠成了。小岩啊,你不要舍本求末啊。”

杨锐此话说得语重心长,其实他是担心下面的人一些想着革命成功,然后急功近利的去做农会工作,到最后汇报可以举义了,然后一声炮响,把满清推翻。至于农村工作,谁记得啊,大家都进城当官享福去了。

李光仪早前只在日本收到过一次杨锐的电报,这是第一次见杨锐,本以为自己积极的筹划革命能得到竟成先生的表扬,谁知道先生却不喜反忧,脸色发红之下,反思之下他顿时也觉得自己似乎太急功近利了。当下站起鞠躬道:“先生批评的是。光仪看着严州那边的成绩,只想着沂蒙也可以成为那样的根据地。”

杨锐见他如此,心中赞许,宽言道:“不要去看别人的成绩,应该看别人的做法,革命也是事业,是要耐得起寂寞的。轰轰烈烈的举义一回很多人都做得到,但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却是最难的。复兴会需要很多默默无闻不急不躁的干部,这些人才是真正革命的骨干,是复兴国家的骨干。小岩啊,我看今天的介绍就先到这里,这几天我先走走。你呢,通知整个沂蒙的同志来莒县开会,我们大家一起来商议沂蒙这边的局面应该怎么打开,工作应该如何规划。如果有同志们不理解的,那就让我来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急躁。”

看见杨锐是要亲自给大家讲演,李光仪原本沮丧的心又开朗起来,只是笑道:“是的,先生,我马上就去安排。”

事情决定,下来的事情就是闲聊了,李光仪这边话多,李二虎则是话少,他以前只是站在操场上,远远的看到过大当家的,现在居然理得这么近,很是让他不习惯。复兴会已经不是日俄战争时的复兴会了,在李二虎看来,以前的复兴会规模再大,人再多,也还只是一地之主,可现在的复兴会已经有抗衡满清朝廷的实力。严州是一窝,沂蒙又是一窝,还有几个同着他一起选拔入关的连长估计又是几窝,这般看来,不要多少年,那关内根据地可是遍地开花了,到那时司令得天下也是在简单不过的事情。

“这边胡子多吗?”看着李二虎有些尴尬,杨锐只得主动问他。

“多,也不对,”李二虎词不达意,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然后才道:“这旮旯里的胡子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多如牛毛,可都不会打战,便是绑票也不守规矩。”

看到他这样,杨锐只是笑问,“怎么个不守规矩?”

“就是绑了女眷,按规矩是不能动的,还有收了钱就要放票,可这边……”李二虎是专业人士了,看着那些二把刀很是头疼,“司令,这些人也要收了?”

“民愤极大的不要,嗜杀成性无恶不作的也不要。这边有多少土匪?整个沂蒙都清剿收复的话,要多少时间?”杨锐看着他道。

见到杨锐问道战事,李二虎憨笑起来,道:“最多两三千胡子。司令,只要你一下命令,两个月俺就能把最大的那几股给剿了,剩下的那些传话过去,基本上就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