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李斯被拒

战国暴走了 暗形 2306 字 8个月前

大道至理,蕴于天地万物间。

每个人都嚷着悟道,其实它就藏在人们身边,并不需要闭关苦思,只要用心去感知世界,像张苍这样举一反三,便能见微知著,捕捉到道的影子。

即便是面对一池鱼,也能悟出治国大道。

荀子设下这场考验,就是想考验这几名年轻人的慧根,看他们能否从青白二人身上,看出属于他这一派的神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能看得出来,自然就能进入荀子门下。

很明显,张苍做到了,令荀子感到欣慰。

荀子说道:“见解因人而异,在乱世尚未结束、无人能统一天下之前,无人能证明自己就是对的。韩非和李斯,你俩看问题不够透彻,都太片面,免不了步温青和萧白的后尘。”

韩非和李斯跪地叩首,聆听圣人教诲。

“仁政礼治,本是儒家的主张,意外的是,韩非出身法家,居然秉持这份仁义之心。至于李斯,杨峥说你志在儒家,又传给你《解蔽篇》,刚才的感想却分明侧重于法。”

两人战战兢兢,从话里听出很不利的意味。

荀子看出他们的惶恐,说道:“对别的流派而言,你们生出如此感悟,有些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的迹象。但在老夫眼里,这并不算坏事,甚至更有利于随我修道。”

两人抬起头,俱是一怔。

荀子说道:“我所开创的道统,兼容包纳,博采众长。礼法并施,相辅相成,这是我心里的答案。我之所以考虑收韩非为徒,正是因为,我融合了法家和道家等思想……”

作为儒家第三位圣人,荀子与时俱进,并非规规矩矩地继承孔孟之道,而是结合自身驳杂的学问,将儒法道三家贯通为一体,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才有了如今的荀派。

礼法并施,是荀子的重要主张之一。身为儒圣,他不否定法度的作用,因此,韩非虽是法家弟子,照样能拜到他门下修行,并未颠覆法家的道基。

如果所有人都泥古不化,原封不动地效仿前人,那么,又怎么可能涌现出一代代的新宗师、新圣人?

那些改良和提升后的差异,只会使韩非更强大,直至像荀子那样,开辟出前所未有的、专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听到这番话,韩非茅塞顿开,忽然想起当初杨峥的建议。

杨峥说,可以尝试将法术势三者合一,当时他还觉得太荒谬,但现在听荀子讲述儒法道融合,或许,杨峥说的是对的!

他凛然问道:“前辈,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只要仍以原先的根基为主,再吸纳新的东西,将它们完美融合起来,那么,就不算是离经叛道,只会更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