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东岗一参场

很多小伙子也想找个参场的职工,夫妻俩都在参场上班,这福利待遇都高。

公社姑娘毕竟是农村户口,除非特别出色特别优秀,才有可能嫁到参场。

这么大一个参场,想要管理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嘉康到了参场之后一直谨慎小心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一边研究一参场历年来的资料,一边向参场里的老职工们请教,跟他们探讨钻研。

一参场这些年也是经历过不少次动荡,光是领导就换了不知道多少个。

每一位上台之后,都有大动作,可这些人都不懂生产,一个个瞎指挥,很大的打击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造成了人参产量连年下降,闹的职工们一个个人心惶惶。

大家最怕的就是新领导来了,成天开会,生产不抓好,就知道喊口号。

嘉康调过来,这些老职工们一看,是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一个个都心凉了半截儿。

这毛头小子能干什么啊?还不是跟以前那些人一样?竟是开会搞活动,各种搞花头?

这对生产能有什么帮助?不少人都是唉声叹气,对参场未来不报什么希望了。

可是没想到,这新来的毛小子到了参场,一不开会,二不喊口号,反倒是找那些老职工聊天。

从参场历史到人参产量,从参地选址到人参加工,这位新领导还真是啥都知道。

好歹有几个老人脑子还算清楚,忽然想起来,这位新来的领导,好像就是七年前来参场实习的那个大学生。

到这时候,大家才明白过来,这新来的场长不是外行,这是行家啊。

等到有人打听明白,知道嘉康是从大营公社调过来的,在大营公社就是主持人参栽培生产,这些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因为大营公社那边人参产量高,平均每丈可以产二十斤左右,这个产量比一参场的可强多了,那是全县都有名的。

众人这下子看到了希望,一个个对嘉康的印象都好了不少。

而让大家更高兴的是,嘉康到了这边一直都很低调,就是踏踏实实的领着人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