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就是您设计的那艘轻型护卫舰,根据我们对模型的试验结果,将长宽比设定为1:6,水线处长约八十米,共有两根桅杆,为了保险起见装硬式纵帆,全舰共计八个炮位,左右交叉布置八座首尾各一座,预计航速可到十八公里(十节左右),因为极其瘦长,为了横向稳定而采用大人您设计的舭龙骨,可算是轻巧灵便进退自如火力强大的一款战船,可是……”
姜田看着基本上停工的船身,尖削的飞剪船首船舷有些外飘,这是为了防止船首上浪,偏方形的尾部设置了两层的艉楼,采用艉楼设计也是为了给两个主桅杆留下足够的回旋空间,舭龙骨虽然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时空,但是原理并不复杂,所以装上船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且外飘的干舷本身就有一定的减摇效果,船中部布置的八门火炮以交错的方式布置,这是因为甲班宽度不够,无法并排放置可是其火力已经超过了现在水军装备的乌艚船与苍山船,速度上更是对方拍马不及。可以说只要这型护卫舰正式交付使用,那么现在水军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中小型战船都可以退役了。
“你的信上说,我为了加强纵向强度,而在主甲板下安排的一根纵向主梁造成了重心偏高,而且大比例模型在水中试航时发现其转弯半径低于预期,转弯过急有翻覆的危险?并且你们担心船体过窄,船体强度会受到火炮的震动影响!”
郑鸿铭连带着一票研究员都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在他们看来这艘船装载的火器虽然犀利,但是对于一艘经常单独出海缉私捕盗、护卫航线、在大规模海战中充当先锋与追兵的万金油船型,窄船身不利于海上靠帮肉搏,而且中弹后脆弱的船身也不见得比更小号的苍山船皮实。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他们的顾虑的确是有道理的,对于这艘水线处宽度只有一米三的船来说,的确是很单薄很脆弱,装载量也小于老式船型,它唯一的优点便只有速度这一项了。
站在一旁的刘宝铠与吴远他们此时除了对着这艘船发呆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只有张环摸摸这看看那,一脸的兴奋:“先生,我记得您曾说过,海战今后将逐渐以炮击为主,您设计这艘船的时候,是否考虑它主要以炮战为主,所以才如此瘦长?”
姜田点点头,心想这小子总算没白费我一路的口水,一眼就看出了我的设计初衷:“纵向强度的问题不能减弱,再说这也只是用来试验的船型,转弯半径大也是相对的问题,至于火炮震动可能造成结构不稳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此船装不了大型火炮,甚至主要装备速射小口径枪炮,哪怕遇上想靠帮肉搏的敌人都可以从容不迫的用火力进行压制,它唯一的缺点其实你们都没看出来。那就是因为船比较小,在恶劣天气中很容易受损,而且因为船舱狭小也影响了它的自持力。”
这下大家都不明白了,既然你这么清楚它的优缺点,为什么一开始不提出来?反倒要等大体完工的时候才说?难道真的是因为它试验的性质很高,所以就故意让大家练手的?
姜田看着这帮人微微一笑:“我要将很多中小船型统一成这种飞剪船,本身就是为了减少后勤的压力,使维护保养的费用得以降低,并且也要承担试验模块化舱室的功效,但是在钢铁龙骨造出来之前,只能将一部分排水量耗费在加强结构强度上边。但是未来它的使命大多集中在打击走私、护航等方面,若是遇上单独的海盗船,无论是火力压制夺取敌船还是远距离炮战都不落于下风。若是遇上强悍的敌人也可以凭借速度逃脱。所以我并不担心它的结构,将来造出更大的船就能弥补这些缺点,关键是你信中告诉我,此船的桅杆至今没有到货,而且增加强度的铁肋骨也比预想的更容易氧化。”
姜田说的才是这艘船真正的问题,任何一种新技术问世之后总会有人去印证一下它的价值。后世的战舰长宽比极少低于1:7,而现在中国的船只极少超过1:3,坐起来当然是稳当了不少,可在面对西方战舰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自身笨拙、炮位稀少而难有太大的战果,若不是纵火船的存在,台湾的郑家的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挡荷兰人。
“拼接桅杆的问题咱们解决不了,那么将来就会受制于木材而无法造船,而肋骨上的角铁氧化问题现在可以通过表面镀锌来解决。”说着姜田朝心月招了招手,一直躲在一旁的她这才从随身携带的竹筒之中取出一张图纸:“你们来看,至于舷侧炮战的防护问题,我在来的路上进行了一番斟酌,为什么船就一定要将全通龙骨装在船底呢?船底完全可以用更加细小的网状结构来支撑,而将水线附近的多条龙筋进行加粗加大,这样即便遭到对方炮击,除非是重炮的穿甲弹,否则两侧更厚实的壁板既能加强船舷的抗弹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重心。”
一帮人围着图纸看了半天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加强结构,关键是原本最耗费好木料的龙骨被改成了笼状,使得造船的成本进一步下降,但是这样改能否保证底部坚固却谁都没有这个把握。
张环也挤在人群中看着那张图纸,他是不知道姜田什么时候画的图纸,但是他却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窍门:“先生这是将集中在一点的力量分散于全船啊!可您不是说过,全通龙骨乃是我国的重要发明,此技欧洲尚不能掌握,现在却又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