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希望雾气越大越好,反正自己该准备的准备了,剩下的就要看老天爷得了。
从宁国到宣城,一天半的路程,到了第二天的下午,也就赶到了宣城,对于刘杨的到来,西村森奈也不觉的奇怪,任凭刘杨率领进队在城南的小孤山驻扎下来,远远地双方都能看到对方,西村森奈就观察着刘杨的动静,对那几辆大车起了想法,看来刘杨是有备而来呀。
这一天无话,刘杨在小孤山建立了阵地,不过小孤山离着宣城还有几里地,根本不在射程之内,所以双方都很消停,默默地开始等待着。
夜色很快降临,远处看小孤山上星火点点,一方面是为了御寒,一方面是为了防备敌人偷袭,在外围点起了篝火。
刘杨坐在一块石头上,呆呆的望着宣城,四里地的距离,刘杨也是胆子够大的,不过日军很小心,十七旅和第九团同样也是小心加小心,谁也不敢大意,都害怕会被偷袭,十七旅和第九团早就把炮火架了起来,随时准备开打,机枪堡类也都准备好了,日军想要偷袭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过刘杨没有考虑这些,从小孤山去宣城距离很近,的确是最合适的地点,此时的刘杨正在观察天气,夜色中,天空中看不到一丝的星光,证明云层很厚,空气中有些潮湿,就连屁股下面的石头都有些返潮,证明空气湿度很大,这是大雾天的先决条件,但是到了快半夜了还没有起雾,估摸着可能要等到明后天了。
呆呆的胡思乱想着,刘杨忽然脑海中闪过一点东西,自己是不是在吓唬一下小鬼子,或者再给十七旅和第九团,还有在城西的六十师一些信心,也许这样是可以的。
想当年诸葛亮借东风,被人们神话了,那一仗士气大振,或许自己也可以借鉴一下,虽然有点胡闹,不过也许出奇制胜呢,,不过也挺好玩的,刘杨心里这么想着。
刘杨思维向来跳脱,也从来不拘泥,想到这些,干了就干了,当做玩呗,心中一动,朝李宝柱招了招手:“老李,你去给我办点事,准备一张供桌,置办三牲贡品,另外买点香烛纸钱,再给我准备一把桃木剑——”
啊了一声,李宝柱一时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的看着刘杨:“营座,你这是要祭天还是祭奠战死的兄弟?”
“哪那么多废话,让你去就去。”瞪了李宝柱一眼,刘浩宇哼了一声。
“是。”李宝柱不再废话,营座想干啥就干啥呗。
也没用了多久,供桌和三牲贡品就准备妥当了,香烛纸钱也都是寻常物,唯独桃木剑不好张罗,李宝柱花了大半夜的时间,才从一个大户人家淘换来的,还费了不少的口舌,这是人家的镇宅之宝,谁肯轻易出让,况且李宝柱也没给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