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火药早就消耗一空,火铳也报废了大半,带来的十几尊大将军炮,全部歇火,在遇到鞑靼人的时候,他们只能与敌人进行冷兵器的比拼。
说实话,哪怕这些年鞑靼士兵的素质比起成吉思汗时期下降的厉害,但一个个也算得上是合格的骑兵。他们转变了策略,充分利用起自身善于骑射的特点,对明军不住进行侵袭骚扰,明军苦不堪言,军心也日渐涣散。
但是,他们却不能撤退,张玉也不会允许他们撤退。燕王的精力全部放在对朝廷的战争中,北平的防守十分空虚,一旦这数万人回到北平,燕王将两面受敌。
这些边军之所以会听从张玉的调遣,那是因为他们以为张玉是朝廷的人。一旦被他们得知燕王叛变的消息,他们第一个杀的就是张玉。
这一日,明军再一次的受到了鞑靼的侵扰,在一番混战之后,鞑靼人扬长而去,而明军死了约一千人。
相比起数万人的队伍来说,这只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损失。
但是,接连的受挫,让这一次变成了一个导火索,这段时间的压抑情绪彻底被点燃。
没有支援、没有情报、没有弹药、水土不服、不停的死人……这一个接一个的压力,让士兵们炸营了。
张玉领着亲信,并联络大半的军官,好不容易把此次的营啸给压下。但最终,还是死了数千人,剩下的士兵,也都是士气大跌。
可以想象,一旦鞑靼人再次袭来,这支军队必然会崩溃。
张玉头发愁白了大半,他虽然年过五旬,但一向认为自己老当益壮。如今,却也萧索了许多。
可他依然不能退。燕王和朝廷正在胶着,他一定要为燕王守好这后方。
“禀报将军,有一……一怪人求见。”就在他愁眉不展之际,一个亲信进来禀报,说是军营外有人要见他。
张玉眉头一皱,这可不是什么话本戏剧,肯定不会有什么运筹帷幄的军师在危难之际出现。而且,就他们目前这状况,诸葛亮再生也得无奈。
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张玉还是准备见见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