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粮多,粮食好,说明这家会过日子,女孩就愿意嫁,反之就有打光棍的可能。说到底,古往今来结婚都是要看经济实力的。
老百姓喜欢存粮的原因是什么呢?
再进一步探究,就是货币不足。随着靖难之役结束,天下太平,广大的中原地区,西北,长江流域,中小县城,粮价都出现了快速下跌,这个现象和江南大城市粮价暴涨,并不矛盾。而且还相互影响。
正是粮价下跌,造成农民没有卖粮的意愿,收不上粮食,加上均田之后,分散的小农,使得运输费用暴涨,所以商人们没法支付高昂的运粮成本,也就造成了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缺少粮食供应。
朱棣听得脑袋都大了,他感觉自己手上的江山怎么比父皇在日要复杂了无数倍!父皇当年也没有这么操心过啊!
中原,江南,城市,农村,百姓,商人……乱成了一团。
“柳淳,这都是你干得好事!”
柳淳无奈,“陛下,臣也是一心谋国,难不成陛下希望大明变成小国寡民的状态?”
朱棣愤怒拍桌子,大吼道:“不要废话了!”他冷静了片刻,闷声道:“你的意思是可以增发货币了?能增发多少?”
“不不不!”
柳淳慌忙摆手,“陛下,这事可没有这么容易。臣的意思是广大农村虽然有强大的货币需求。但是许多百姓对货币,尤其是纸币,还是一无所知。必须教导百姓,让他们知道纸币,接受纸币。”
朱棣咬了咬牙,“你的意思,是不是还要靠着兴学?”
柳淳用抚掌道:“没错啊,陛下莫非忘了,臣编的课本里面,就有一篇专门介绍货币的。”
朱棣还能说什么,憋了好半天,才恶狠狠道:“柳淳,朕办你一个处心积虑的罪,都不为过!你小子实在是太阴险了,就凭你这个算计劲儿,有谁能跟你交朋友!”
撂下这么句话,朱棣扬长而去。
没朋友就没朋友,再说了,你大呼小叫的,吹胡子瞪眼,跟“皇阿玛”附体了似的,你有朋友啊?
柳淳啐了一口,突然想起一件事,该死的,朱棣你不是说要拜师吗?
我把你的难题都给解决了,你怎么跑了?
这老朱家,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
都是吃干抹净的货色。
可是说归说,柳淳也不敢马虎大意。
推广纸币,让老百姓接受印着老朱大头照的这张纸,或许要比均田,废除宗法还要麻烦。同样的,假使这张纸被所有人接受,大明的统治,也就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里,毕竟纸币和金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柳淳很认真拟定了一套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