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沉吟道:“你是说廪膳生么?”
所谓廪膳生,就是那些官学当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可以得到朝廷给的粮食,有点类似后世针对研究生,博士生的伙食补贴。
“还是不一样的,我的意思是把应该征的田赋,一次退给秀才们!”
“退?那,那万一退多了,朝廷吃亏,该怎么办?”朱标的思维还是很像老朱的。
“退多了,就算秀才们占便宜了呗!”柳淳笑眯眯道:“殿下,你再仔细想想,是退的多,还是征收的多?”
朱标略微沉吟,立刻大惊!
没错,的确可以存在退的多的情况。
但问题是,得到的粮食比田赋还多,只能说明,那是个穷秀才,家里真的很困难。
针对这样的秀才,每年多给一石两石的粮食,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倒是那些家境富裕的,失去了免税的借口,让他们如数纳赋,朝廷能收到的,肯定要多得多!
而且是穷人少交税,富人多收税。正好实现了税赋公平!
朱标眼睛放光,忍不住拍巴掌,“妙啊!柳淳,你这招好,父皇保证会采纳,而且还会立刻颁行的。”
柳淳满不在乎,“殿下,这只能算是小手段,真正重要的还是商税,以我的判断,再有二十年,商税就能和田赋分庭抗礼,各自占据一半,而且商税一旦超过田赋,就会永久甩开,成为支撑朝廷岁入的最重要财源。所以真正重要的还是在商税上打主意,如果只知道在土地和人丁上面打转,始终没法摆脱财税的困境……”
朱标欣然点头,急切道:“你把这些都写下来,父皇是有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如果真的合理,孤也会支持的!”
……
就在柳淳和朱标商议改革办法的时候,天官府,詹徽老母做寿,来了几个好友,其中就包括副都御史练子宁,他是江西人,科举考试的第二名榜眼,被授予翰林修撰,入翰林院不久,母亲病故,他回家守孝三年,丁忧期满,再度回朝,恰巧李善长被杀,朝中牵连进去的官吏不少,都察院出了空缺,练子宁一跃成为副都御史。
在洪武朝,官吏超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练子宁在家三年,正好避开了柳淳的锋芒。
可他回京之后,却发现处处不对劲。
比如说原来他经常去东宫讲课,像什么黄子澄啊,齐德啊,许多文官也时常出没东宫,甚至跟太子形影不离。但现在的太子,明显跟他们疏远了。东宫不再是文人的天下,包括梁国公蓝玉,他就经常出入东宫,还教导皇孙兵法武艺。
最近几天,那个柳淳又天天往东宫跑,商讨税赋的事情。
过去这种事情都是他们文官的专利,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难道变心了?
“你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