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旗子上头满满的岁月痕迹,而最重要的是,上头写的是一个隶书的汉字。
刘邦出生寻常,用他人的话便是泥腿子出身,故而他所习文字便是隶书,后随着时间流逝他也跟着修习了小篆,然而在刘邦的军旗上,无论是“汉”字亦或者“刘”字,都是用的隶书。
用刘邦的话就是:全天下人都知道老子的出生,咱也没打算瞒着,咱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我刘邦可不是那般掩耳偷钟之人。
而且刘邦个人觉得隶书的刘字其边旁的刀字更有气势一些……咳,以上是他老爹在他小时候说过的,祖爷爷说没说过谁也不知道,倒是【汉】字确实是一直用的隶书。
这可能也是因为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当时无声的反抗,用以讽刺分明是贵族出身,却还是出尔反尔的项羽。
直到后来重制国旗,才使用了官方字体的小篆。
夏安然也没想到这面旗居然被皇室存留了下来,在初初展开时,夏安然只觉得上头的每一个补丁都珍贵无比,若是拿到后世,怕是能上《国家宝藏》。
这可能真的能算作是华夏民族最珍贵的宝藏之一,是一个帝王对自己出身毫不避讳的证明。
他捧着这面旗子,走在仪仗队的中间,持礼器者于台阶前绕开,唯有他一人踩上阶石。
民众们虽不知他究竟想做什么,却被此气氛带动而雅雀无声,夏安然缓缓站定,随后旋身而立,他手一抖展开了这面汉字军旗。
毛边已破,军旗中打着补丁。
不精美,无刺绣。
上头的字迹最初为染料,后来则是用碎步片缝上去的,可见这位汉王早期有多贫困。
夏安然微微垂目看向台下诸人,此时他本该紧张,却不知为何心情极其平静。他一字一句道“此次由寡人升旗,”
“而寡人期待,下一次便由你们来升起我汉家旗。”
“寡人亦是在等,等一个愿擎旗,可擎旗之人。”
他一语双关,手中一展,此时恰是一阵北风,扬起了此面汉字旗,小国王接过竹竿自旗套内穿入,以粗绳将其固定在旗杆的绳结之上,其每一个动作都似是带着独特的韵律。
他右手扣杆,左手擎旗,明亮的目光看着下头,民众正无措之间,忽见开道的侍从以礼戈击地,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伴随礼乐之音,旗帜被缓缓升入天空,此时恰恰日出。
被年轻的国王升入旗杆顶端汉字军旗迎风舒展,王面旗而拜,其背后众人均随之而拜,再起时,台下诸学子均都面色赤红,只觉心潮澎湃。
不少看向小少年的眼神顿时少了几分轻亵之意,变得慎重起来。
少年踏前两步,他虽年少,目光却澄澈平静,此地宽广,小少年尚未变声,尚带稚嫩,嗓音却似响在每人耳畔。“高祖在上!”
“吾乃大汉中山王。”
“今请高祖军旗挂于我中山国,以证——”
“吾执汉王印。”
“庇我汉室民。”
“今吾广征国内民士,不计出身,不计名望,以才德取士,择名士三十三人。”
“高祖在上,子孙刘胜祭之——”
“一愿天下安,二愿国民富,三愿吾民自强不息,四愿后来者群英堂堂,继往开来。”
“我大汉,定将舒□□晖,磅礴东方。”
少年的背后,飞扬在半空的是汉字军旗,落在地上的则是刘启所书写的中山国三字。
“拜——”
“再拜——”
不知觉之间跟着三拜之后,众人直起了身子,他们抬头看看飞在半空中的汉字旗,此间诸人识得隶书的并不在少数,坦白说,比起以往常见的纂体字,隶体字于他们而言的确更加亲切。
中山王的祭词写得简单,台下诸多民众都能听得明白。
小国王这般说辞让不少人面上一片空白。
他们一时之间只觉得自己仿佛听错了,殿下,殿下方才说什么?
不计出身,不计名望,只以才德,是,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吗?
先前的肃穆被反应过来的群众瞬间打破,台下有如冷水入油锅一般被炸开了花,但这种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在拜礼行完之后小国王便又转过身看向了诸人,他一声不吭,只以平静的目光看了下来。
他没有看任何一个人,却让每个人都感觉有一道温和的目光自身上扫过,便是如同今日暖阳一般,温柔和煦。
民众渐渐安静了下来,这种不同寻常的静谧蔓延开来,便是小儿都被家长捂住了嘴。
被冕旒遮住了大半面容的小国王定定立在那里,忽而见一内侍手持竹卷越众而出站在了殿石之下,其手一扬将竹卷展开,他也并不看手中卷轴,只朗声道——
“宣——汉燕韩婴——”
着皂衣的中年男子立到道路正中,他冲着立于上方的君王躬身而拜,小皇子眸光沉静,却坚硬似铁“韩婴?”
“韩婴在。”
“御史大夫一职,掌举国之法令,有检察百官万民之职,辅丞相理国之政,故寡人要你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全无私心,你,可能做到?”
“韩婴定当尽瘁以仕,不负殿下,不负苍生!”
“善。”
小国王令他前行二步,亲授银印青绶并一方玉笏,且为其披上象征三公之一身份的玄纱金丝罩衣,“寡人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