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失业的毕业生

新零售时代 克拉使者 1177 字 9个月前

像大部分二三流大学失业毕业生一样,林嘉豪这些天频繁地涌进人才市场。

广州天河区,购书中心附近就有好几家人才市场。白天,他穿梭于不同的人才市场求职或者面试,不然就拿着手机,天天坐在肯德基麦当劳蹭wifi投递简历,有一些简历是得到了回应,而更多的简历如石沉大海。

对于一个应届的、没有工作经验并且没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很难有公司的眷顾,纵使他毕业的学校在广州算颇有名气。而回应他简历的,则基本是一些小公司。以致于到了后来,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职位,只要他觉得有点兴趣的,他就投,他想海投总会带来一些希望吧。

面试多了,这让他多了面试的“阅历”丰富了不少,他面试时不管遇到的公司是大还是小,不管面试官是年老还是比自己还小,他都从不怯场。按理来说,用人单位都会很欣赏一张自信,阳光的白纸。

但是,总有点事与愿违。

起初林天豪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他觉得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身上的盘缠一天天快要用光后,他觉得自己无脸回家,甚至有断绝和家人联系的想法,在广州过起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这时候的他是心灰意冷的,他羞于在任何人面前说起他是毕业于省重点大学xx大学,那是一个在4年前让他身披无数光环的名称。

他以为自己在广州,大学四年的时光后,找份好工作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工作,却是屡屡碰壁。没人会因为你有张重点大学的毕业书,就会给你一条绿色通道。

林嘉豪也一直在寻找原因,可能是自己所学专业偏冷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个人问题,总之感觉很复杂,还有他不断地反问自己就是现在大学生太多,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现象?

他突然之间想起了四年前,迎新晚会上,系主任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一所好大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大学四年,是打基础的四年,是孩子们人生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基本的素质最重要的四年。而专业知识,在大学四年学到的只是皮毛,所以,要依靠专业吃饭,更多的需要继续深造……

回忆一下自己的四年象牙塔时光,平平淡淡的,虚度年华了。更关键的是,此刻的林嘉豪他早已找不到一颗作为学生的一颗静谧的心。

估计大学生活四年最大的变化便是体重,大学前1.72米60多公斤的标准身材,如今肥胖成70多公斤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