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裪此时心中充满了对允熥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他一向喜欢读书,对于去年年初编纂完毕的《鉴文大典》十分向往,来到京城见到允熥后马上请求允许他去史馆看书,之后就沉浸在《鉴文大典》的海洋中,京城繁华富裕的街景也不看了,白日就窝在史馆里,晚上回去就想自己白天看了什么,默写下来,第二日早起再去史馆。只有入宫拜见允熥时才会停下这一循环。现在允熥的话等于告诉他:你不必为了看书这么辛苦了,可以带回去看,而且想在上面写什么就能在上面写什么。他如何激动,如何不对允熥充满感激与敬佩?
“多谢陛下回赐!”朱裪又说了一遍。
“何必称呼吾为陛下?”允熥道。
“还请叔父恕罪,元正一时激动,叔父的赏赐又是赏赐给朝鲜藩国,所以他口称陛下,还请叔父恕罪。”朱褆忙道。
“这倒也不必恕罪,只是下次定要记得叫吾叔父。”允熥又道。
“是,叔父。”朱褆忙拉着朱裪答应一声。
“而且剩下的两万多卷《鉴文大典》朝鲜若是想要,也可拿回去。之后这些年,叔父每年都回赐朝鲜部分《鉴文大典》罢了。”允熥又道。
朱褆与朱裪再次躬身感谢。这时文垣等人也回过神来,凑到他们兄弟身旁恭贺起来。朱褆和朱裪忙笑着接受他们的祝贺。但文垣与文圻或许没有多想,可文垠却心里琢磨:‘父亲忽然赏赐给朝鲜《鉴文大典》,到底是为何?就算欣赏朱裪,也不至于要赏赐这么贵重之物。’
‘但愿,《鉴文大典》能够得到长久保存,不至像前世的《永乐大典》一般。’允熥此时心想。
历史上,华夏历代政权编写了无数书籍,可也有无数书籍毁于战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永乐大典》了。《永乐大典》历史上只抄写了两部,其中一部于明末乱局中焚毁,只剩下一部存于北平紫禁城,八国联军入京后散失大部,后来仅剩八百余册。
允熥虽然印刷了许多部,但若是发生大规模战争,或者天灾人祸,印刷的这些部也未必能够完整保存到后世;他虽然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以使不发生大规模动荡就能过渡到资本主义(虽然目的是维持朱家的统治),但也没有万全的把握。而且这与普通的改朝换代还不同,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几乎没有国家能够不打仗就过渡过去。
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乱,其他的事情他也没法做什么,但保存国内的重要书籍,使得在改朝换代时这些书籍不至于消失,他还是可以做些什么的。而他要做的措施之一,是多多印刷几部,而且分别保存在不同地方;其二,就是通过回赐的方式,将《鉴文大典》一点一点给各个藩国,包括朝鲜和扶桑。
赏赐给各个藩国就不必多说了,广撒网的法子,祈求这么多加封的藩国不至于都不能保存完整《鉴文大典》;至于赏赐给朝鲜与扶桑,则是因为这两国历史上极少发生大规模战乱,就算是他们口中的大规模战乱与中原相比也是小孩子过家家,即使起倾国之兵征战,对于中原王朝也就是一个军区就能对付的事;所以他们即使打仗对于书籍的损害也较小,珍贵的书籍完整保存下来的可能性更高。
当然,允熥并不是就放弃了在中原保存完整书籍的想法,而是为了尽可能增加《鉴文大典》保存完整的概率,将《鉴文大典》更加广泛的散布出去。
当然,朱褆和朱裪以及文垣等人都不可能想到允熥的目的,朱褆与朱裪继续满脸欣喜的接受文垣等人的恭贺,又躬身对允熥行礼。
“不必多礼。”允熥又道:“现下吾要以天子的身份对你们二人说:朕将这部书集赏赐给朝鲜,是要让朝鲜士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尤其是汝等王子,更要勤于读书,而非将之束之高阁。”
“臣必定听从陛下教诲。”朱褆与朱裪又忙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