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的变动也不大,只是微调了一些;他亲自看策论卷子的目的,也是防止录取一些与他心思差别很大的举人。真正要看出他的心意,得等到殿试去了。
允熥吩咐完毕,说道:“朕就这些意见了,你们下去吧。”说着,将身旁的试卷要递给他们。
可是就在他们刚刚接过试卷、转身要走的时候,允熥忽然又想起一事,出生说道:“慢着。”
众人忙停下步子,转过身来,聆听允熥的话。
允熥问道:“这次会试,可有来自英藩国的举子?可有来自岷藩国的举子?可有来自秦藩国的举子?”
夏原吉说道:“陛下,有一名来自英藩国的举子,有两名来自岷藩国的举子;不过,并无来自秦藩国的举子。”
允熥拍拍脑袋:自己真是忘了。现在秦藩国还不在他正式的封地上,沙州还是三秦的一部分,自然不会有来自秦藩国的举子;岷藩国自己去年叮嘱朱楩要单独开一科乡试,有两个还正常;不过英藩国去年可没有单独开乡试,居然还能有人中举,真是不可思议!
依照允熥的规划,若是想要让这些藩国在几代以后不脱离大明,首先要保证大明一直很强大,第二是让大明与这些藩国行成一个经济共同体,这以后再说;第三点就是人才流动了。
一个充分流动、最高人才认证标准掌握在大明手中的人才体系,可以极大的促进藩国的人才不愿意藩国脱离大明。
武将是让藩国的武将儿子也到京城的讲武堂读书,文人当然就是科举和国子监了。
允熥说道:“这三个来自英藩国和岷藩国的举人,可有人中了贡士?”
“他们三人无人考上贡士。”苏友学答道。
“马上将英藩国这名举人录为贡士;那两个岷藩国举人的卷子呢,给朕看一看。”允熥说道。
夏原吉马上抽出来递给他。
允熥看过之后说道:“这个叫做辛陆的,也录为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