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云熥按照后世的习惯,要求地理课、兵法课、战策课和指挥课要有一个完整的课本,还要有完整的教学规划。这可愁坏了要担任这些课程的先生,课本总能糊弄一个,但是完整的教学规划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规矩,教到哪不都是由先生自己掌握的嘛。
要在战策和指挥课上当先生的大将一个一个的去找老朱诉苦,老朱听了之后来和允熥再商量,允熥最终同意战策和指挥课可以没有教学规划,但是必须提前告知每一年要教什么东西,并保证一定在这一年过去之前教完。因为这两门课是不同的武将轮流教授,所以允熥已经可以预见先上课的人因为自己说要教的东西没教完挤占其它人的时间的情况了。
至于地理和兵法课的先生就胳膊拧不过大腿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写教材,并绞尽脑汁的去想教学规划。
允熥以身作则,自己的历史课也提前编写教材,并编制教学规划。这对允熥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就算没教过别人,总也被别人教过,并且后世的自己还想过考教师证,所以了解过这些。
除此以外,其他的课程,除了战例课,都要每一年课程开始之前,告知要教什么东西,并保证一定在这一年过去之前教完,教不完的是有处罚的。
这个被老朱亲自命名为‘大明讲武堂’的培训班,当然是由老朱自己挂名武学‘校长’,这个允熥提出的名字;允熥当然是当了具体负责的‘副校长’。
这个讲武堂是以后固定的单位,所以不能找一个地方就凑合下去,幸好京城够大,所以在城西找了一块地方,正在修建新的教学课堂和校舍。因为老朱除了挑选先生之外,基本上市甩手掌柜,凡事都交给允熥来处理,所以教学课堂和校舍按照允熥的意思,设计成了外观及其接近他在昆明看过的‘云諵讲武堂’的外观,只是这时还没有水泥,所以只是计划刷一层灰色的漆。
关于招生人数,因为这在大明是一个新事物,带有‘实验’兴致,所以所有父亲已亡,着急办袭职的人,还都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去办;这一次的学生都是父亲尚在,自己在十六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的未袭职武将后代,招生人数因为允熥一力主张,所以决定共十个班,每班三十人,水师两班,陆师八班。共计三百人。
本来允熥以为这个讲武堂是一个新事物,如果自愿报名可能招不到人,所以已经做好了分摊指标的准备了;可是没想到招生的风声刚穿出去,四处托人,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个讲武堂的京城武将就已经到处都是了。允熥有一次出宫去常府的时候,常森和他说到,到他这里来托关系的人已经是有不下二三十人了,这还只是地位到了,可以见到常森的;因为常继宗现在在金吾后卫当千户,已经有数不清的自认为和常继宗还有点儿交情的人来找常继宗说情了。
允熥后来思考了一下,发现了问题,因为他自己是‘副校长’和一门课的老师啊!就算是学不到什么东西,自己家还可以补救;而和皇太孙搭上关系的机会说不定就这么一次,如何不珍惜?所以大家拼命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