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去皇宫见皇帝全文阅读。往日里都是坐着轿子去的,就算走路也走得很快。但是今日却是例外。温婉走的时候脚步放的很慢。一边走一遍自己看着着周围的建筑物,虽然皇宫她来过无数次的。但是还真没好好地,认真的,仔细地看着这里的建筑物。皇宫壮观雄伟。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
夏瑶感觉到温婉的恍惚:“郡主,怎么了?”
温婉摇头:“没什么,只是觉得这富丽堂皇之地,看着让我发寒。”自来她就讨厌这个地方,可是命运却偏偏将她与之紧密连接在了一起,在有生之年,这里必将是常来之地了。
夏瑶知道温婉说的是什么:“郡主,哪里能有那么多的感慨。只要自己不做那些肮脏的事情,管别人做什么。这世上的人千千万,哪里能一一感慨得过来。”
温婉点头。夏瑶说的是对的,但人在污泥之中,能保持洁净需要很大的毅力。
皇帝是之前已经得到了温婉要收翎昸为学生的消息的。所以听到温婉说,一点也不意外了。笑着说道:“丫头,你也算是大齐朝两百年来第一人了。”大齐朝可没收皇子龙孙当学生的女子。
温婉娇笑着:“皇帝舅舅,反正我这个尊贵郡主也是大齐第一人,而且有了皇帝舅舅亲口封的天下第一女学士,收翎昸为学生,应该也尽够了。皇帝舅舅,你让司天监给我算一个黄道吉日。”不管心情有多不好。只要不是触犯温婉底线的事,温婉在皇帝面前一直都保持着好心情。因为温婉一直信奉心情会传染的。自己好心情,也能让身边的人得到好心情。她带着好心情去见皇帝,皇帝就算心情不好也会缓和。时间长了。肯定也受此影响了。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谁喜欢见一个整对着自己愁眉苦脸的人,自然喜欢整天笑眯眯的人。心情不好也会变好的。
这点小事,皇帝肯定不会拒绝。
温婉对于皇帝的态度。是在预料之中。但是温婉又提了一个条件:“皇帝舅舅,我希望在翎昸成才之前,你对他不要表现出喜爱。皇帝舅舅,我希望你对翎昸的态度如往常一样,不讨厌也不喜爱。”温婉的意思,是让皇帝如之前一样,忽视翎昸。不因为放在她身边。就对翎昸另眼相看。也不能因为翎昸以后好了就喜爱。
皇帝有点意外,皇帝的意外也只是一闪而过,他明白温婉这么做的原因:“对翎昸疏远,你是怕翎昸得了我的喜爱,给他带来危险?”成了温婉的学生。将来翎昸就会得到温婉的助力。若是再得了他的喜爱,怕是有人会忍耐不住。对翎昸出手了。
温婉点头:“是的皇帝舅舅。翎昸做了我的学生,若是再得到皇帝舅舅的喜爱,对他来说是祸不是福。他现在还小,经受不住这样的风雨。皇帝舅舅,等以后他成才了,你再表现出该有的重视。现在他还只是一只雏鹰,风暴大的话,很容易从悬崖上摔下来摔死的。雏鹰成长为苍鹰。是需要时间的。”温婉相信,只要翎昸够优秀能得到皇帝的认同,将来的那个位置才能离他最近。
皇帝听到雏鹰成长为苍蝇,眼里闪过过一股光芒。虽然稍显即逝,但温婉还是感觉到了。皇帝点头笑着说道:“你说如何就如何。对了,我挺说翎昸这性子是故意被人教歪了。海域哦。你认为那孩子资质其实不错?”能让温婉称赞为聪明,应该不笨。
温婉猜测应该是夏影等人将消息传给皇帝了:“皇帝舅舅,除了是天生的傻瓜,孩子都没有笨的。翎昸不算天纵奇才,但绝对不是笨孩子。以前教导的法子不适当。不过让我头疼的不是资质,是他的性子,胆怯懦弱,这得花时间掰正过来。”
温婉没正面回答,皇帝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论断。不过之前也就不管了,之后他要看看温婉如何将翎昸调教成苍鹰。至于说翎昸的性子,一个五岁的孩子性子很容易掰正过来:“温婉,你打算用多少年将翎昸教导成才?”皇帝的意思,他需要等待多少年。若是真的合格,可不仅是要温婉调教。还得让他亲自来调教才能真正放心。
温婉的话,让皇帝很心动。要知道,身边的人除了三皇子,其他的皇子没一个让他满意的。至于三皇子也只能达到及格。皇帝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能入温婉一般优秀,这样将来足够继承他的衣钵。可惜这是一个奢望。不过有了温婉的话,要是孙子能入温婉一样优秀,不,哪怕只有温婉的七成,也就足够了。
皇帝对温婉很了解,既然郑重其事地举行拜师礼,肯定会用心教导了。所以,皇帝很期待温婉到底能将翎昸教导到哪一步。
温婉低头思索了一下后说道:“十年,有十年的时间他应该能成才了。十年以后就交给皇帝舅舅了。”
温婉也没过多小心地揣测着皇帝是不是不信任她什么的。继承人关乎天下万民,关乎燕家的天下,一个不当,可能就会天下大乱。慎重是必须的。想当年皇帝外公就在继承人上面一直没给出明确的话题。就是因为认为赵王不堪重担。又因为身世原因不待见皇帝舅舅。但是私心温婉还是认为皇帝舅舅会选皇帝舅舅的。
温婉的想法也没错,但她是在看到先皇与当今皇帝父子关系的时候才得出的结论。但是皇帝与先皇关系虽然不说多融洽,但也并不紧张才得出的结论。可是温婉并不知道当时先皇有多厌恶皇帝。从贤妃给皇帝挑选的这个皇后就可以看出来先皇是多么的厌恶郑王,其实只要皇帝一句话不说娶个权贵人家的姑娘,只要他开口选个家事一般德才兼备的还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先皇就是放任着贤妃糟践着皇帝。也就在先皇在温婉出现以后。皇帝猜测出郑王是圣元皇后的儿子,才开始缓和了父子关系。而且缓和的过程也很别扭。也因为皇帝的身份变了,先皇才站在公正的角度去看待赵王与皇帝两个人,谁更适合当储君。若不是温婉的出现。先皇对皇帝一直抱着厌恶的心思,是绝对不会将郑王纳入继承人的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