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谢过,一饮而尽。
清冽的茶香冲淡了那股子腻味,他总算好受多了。
吃过饭,阿青依照楚伯的话让简书诵经,时不时纠正他正确的读音。
简书腹诽,什么读音不是念,反正听在神明耳朵里都是叽里咕噜一通天书。
他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押着念书。
好在阿青是个随和的人,只要楚伯没有来检查的时候,他就会让简书休息一会儿。知道简书早上吃得少,他还端了茶水点心过来让他吃。
只是太过热情,简书吃撑了还一直试图投喂他。
吃过了下午点心和晚饭,消失了一整天的楚伯出现了。他的视线在简书身上扫了一圈,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跟我过来。”
简书跟着楚伯往外走。
他们来到了一个房间,正北方则矗立着一座神龛。
神龛最上面是“世代昌荣”四个繁体字,从左到右是向下刻着“宗功启百代文明”和“祖德振千秋大业”。正中间则是“本宗简氏历代祖神”之类的话。
外面一些的案台上摆放着好几个香炉,一进门便是袅袅烟云。
“七日后,你便去内宅侍奉神明。”楚伯偏过头来对他说,“现在,我便来教你要注意的事情。”
这个阿青也和他说过。每一位新来宗祠的简氏族人都需要独自侍奉神明三日,以示自己虔诚供奉之心。
简书是绝对的无神论者。放在任何时候他都不认为雨城里真的供奉着一位神明,这种名义上的供奉,简书认为更像是宗族与族人之间连接的纽带。
或许雨城背后还有一个由简氏族人创立的企业甚至集团,在选中的族人中留下一些足够忠诚的为己用。但这一切都和简书没什么关系,他是养父捡回来的孩子,会答应来到雨城,也不过是和养父达成了一个交易。等过了这三年,他就自由了。
从选香,燃香,上香姿势、时间,到如何叩拜,简书学得很快。燃香起明火不可用嘴吹灭,双手举香需举至额头,要左手上香……诸如此类。楚伯拿着戒尺站在一旁,好似他哪个动作错了就要打下来一样,一直到了晚上十点多,筋疲力尽的简书才被允许回去休息。
“这七日就辛苦你了。”阿青把简书送回了住所,笑着说,“明天早上我会来接你,还请早些休息吧。”
简书有气没力地应下。
阿青撑伞慢慢离开。
简书不知从哪里生出了勇气,让他在阿青消失的那一瞬间快步走出房间,走向隔壁敲了敲门。
“有人在吗?”他问。
无人应答。
他又敲了敲,而后将耳朵贴在门上。门内什么声音也没有,和空房一般。
简书一边觉得自己是不是疑心病犯了,一边又疯狂地想将门撞开,用力拍了几下,竟然直接将门撞开了。
老式的两扇门缓缓打开,发出吱呀声响。
屋内漆黑一片。他房间内的灯光只停留在了这间房的门口,简书肉眼只能隐约看见房间内的陈设布局,大致与自己房间内的一样。
简书壮胆走了进去。他虽然看不清楚,却可以摸到桌上一层薄薄的灰尘。
这个房间应该很长时间没有人住过了。
他在房间里转了一圈,什么异常也没有发现。最后,他只好缓缓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间。
为什么他会质疑楚伯的话呢?这个院落只有他一个人住,昨夜的动静应该就是暴雨和大风发出的。
简书洗漱后静静躺在床上。
今夜的雨城细雨绵绵,连风都柔和了许多。他没有听到什么古怪的声音,留了盏台灯便安稳睡去。
-
接下来的几日,简书都过着重复又枯燥的生活。
焚香,沐浴,诵经,学习如何供奉神明,他甚至都没机会将雨城走上一遍。
纵然他的活动圈子很小,每日只往返于住处、汤池庭院和明威堂,但简书从阿青的嘴里知道了一些别处的事。
雨城很大,现在他所在的地方,只是雨城宗祠的部分。那日楚伯带着他一路避开主道经过的,就是雨城大部分族人生活、学习的地方,称之为“前院”。
前院虽然名为“院”,其实更像是一座小城。那里生活着简氏最早延续下来的血脉,后续也逐渐成为了雨城的实权掌控者。简氏正统的年轻一辈大多都外出料理简氏的生意或者各类产业,而剩下的那些照料老一辈的年轻人和年岁很小的族人,则是在曾经的战乱中失去了父母被接回雨城的孩子们慢慢延续的血脉,或者例如阿青这样,年幼失去了父母,被雨城接回来的旁支。
旁支在雨城内多为侍者,或是像阿青这样,早年在前院的学堂里读书,长大后,因为为人聪明、稳重,便被宗祠的楚伯留在了身边培养。
也算是有了一条更光明的出路。
“那我能去宗祠外的地方看看吗?”简书有天午后休息时问阿青。
阿青温和地笑了笑:“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