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卷土重来?

官医 格鱼 3317 字 8个月前

费建国心里呸了一声,不再开口。

他心里有数,朱遂良是不会批的,如果朱遂良态度明朗,县长孟可又岂能跟县委书记对着干。

既然这小子要去碰头,那就去碰吧。费建国嘴角一挑晒然一笑:“好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大家各自忙去吧。这里,我先给几个党委委员通个气,下一步要调整一下党委班子的工作分工,大家心里有个准备。”

说完,费建国就扬长而去。

计卫民、熊国庆、胡涛也各自笑吟吟地迈着四方步离开,胡涛口中还哼着小曲,显然心情很好。

骆志远轻轻一笑,也起身离去。

黄坤和魏艳秋对视一眼,也并肩走出了会议室。高欣庆和管大军早已铁了心跟骆志远一条道走下去,自然心里没有任何犹疑摇摆。

骆志远给县里打的报告,被县长孟可驳回。赵寒将县政府的批文和孟可的批示带回来,脸色复杂地放在了骆志远的案头上。

“王家岔子起义纪念碑是不是需要重立,需要报请市里研究讨论。暂时保持现状,做好修缮和维护保养,等待市里的结果。孟可。”

孟可这么一个批示下来,最起码几年之内孟可和朱遂良在任,骆志远就别再想这事了。

其实县里批不批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事儿是骆志远力主而费建国反对的,县政府的驳回批复,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扇了骆志远一个响亮的耳光。

骆志远凝视着面前的批复,片刻后向赵寒笑了笑:“先搁我这吧,但我交代给你的工作却不能停下。”

骆志远让赵寒做“王家岔子起义纪念碑重立和纪念馆建设”以及相关的文化座谈会等一系列的基础性工作,赵寒心里迟疑了一下,却没有敢说什么,点头答应下来。

骆志远望着赵寒离去的背影,心头若有所思。

此刻,倒是可以暗中观察一下赵寒几个人的心性,对镇里的权力格局进行重新洗牌。如果赵寒这些人当起了墙头草,足以证明其忠诚度很低,就算是有些工作能力,骆志远今后也断然不会再使用的。

至于班子里一些镇领导的态度微妙变化,骆志远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墙头草就是墙头草,他早就看出来了,计卫民这些人根本毫无立场可言,私心太重,无非是谁强势就倒向谁,别看他们今天又开始重新向费建国献媚,但一旦发觉费建国不成事,马上就会转向。

至于脸皮,那个玩意多少钱一斤呢?

朱睢良在镇里吃了午饭,没有喝酒,只是简单的工作餐。

朱睢良走后,骆志远就安排党政办以镇里的名义起草向县政府的“关于重立王家岔子起义纪念碑和修建起义纪念馆的请示”,只要县政府批示通过,那镇里就可以向县民政部门打申请,然后由县民政局向市民政局打报告。

这是工作流程。

但在第二天上午,费建国突然来了镇里,似乎结束病假,恢复到了工作状态。骆志远感觉意外,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此刻他已经完全在鹏程镇站住了脚,费建国在与不在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费建国竟然在这件事上态度坚决持反对意见。

费建国一到镇里,就召集了党政班子联席会,变相宣布自己的回归。

这一段时间,他也想通了。既然当前晋升县委常委已基本没戏,那么,他更需要保住自己在鹏程镇的无上权力。要知道,他离退休时间还早,有鹏程镇一把手的位置在,手里掌握实权,起码在县里不会被边缘化。

他的心态转变其实也是正常的。作为一个基层官员,一个在官场上打滚了接近20年的干部,他很难舍弃现有的权力,真正超脱。一时的消沉,终归还是被权力的渴望唤醒。当了这么多年的“土皇帝”,手里一旦没了权,他受不了这种煎熬和寂寞的。

而且,他还觉得自己未必就真的失去了升迁的机会。

市委书记邓宁临在,他当然不会再有机会,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谁又能保证邓宁临能在安北干几年?一旦邓书记升迁而去,以他在县里的资历和现有的位置,还是有向上走的一线机会。

费建国决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但他重整权力,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障碍,那就是骆志远。骆志远的强势、骆志远的能量、骆志远超乎常人的手腕,已经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让他寝食难安。

怎么从骆志远手里争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或者如何将骆志远排挤出鹏程镇去,这是费建国春节期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他跟朱睢良有过私下的会面,隐隐绰绰地谈过。朱睢良作为县委书记,当然不会太过直接,只是暗示费建国该出手就出手,不要有妇人之仁。

朱睢良觉得,以费建国在鹏程镇的“底蕴”和资历,40出头的人了,连一个毛头小子都玩不过,丢人不丢人啊?

费建国环视众人,眸光清冷而平静:“我养病期间,镇里的工作由骆镇长主持,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里,我表示感谢。其实我现在的身体状况还是有些问题,但县委朱书记亲自找我谈了话,说还是要尽量坚持工作。既然领导这么说了,我就不得不服从。所以,从今天开始,我恢复工作,镇里的工作,还请大家一切按照程序来办理。”

费建国说到此处,故意停顿了一下,让骆志远等人消化一下他话里的警告和暗示。

骆志远无动于衷,默然端坐不语,神色波澜不惊。

高欣庆和管大军也是无所谓,装作什么都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