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没有去参加活动,但根据骆志远带回来的活动资料,把时间、地点和出席领导及主要事项交代清楚,再加上个人的一点文字性发挥,一篇几百字的冠冕堂皇的报道就会出炉。这种报道本身,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骆志远心里冷笑,嘴上却没有再说什么。他把自己被老宋枪毙的稿子折叠起来,装进了口袋,然后转身就走,去了编辑中心。
他本想跟老宋说,这是宣传部新闻科默许了的由华泰集团提供的“通稿”,擅自改动是自找没趣,但老宋这幅嘴脸,他就懒得说了。既然老宋愿意逞能、显摆自己的文字功底,那就让他显摆一回。
骆志远去走廊的拐角处抽了一根烟,去编辑中心那里跟值班编辑主任老马说了一声,就慢慢回了办公室。
老宋行文的速度很快,对于他这样的老油条来说,炮制这么一篇官方报道轻描淡写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平常。
无非就是领导的指示很重要、要坚决贯彻落实;项目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云云。
老宋写完稿子,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顺手递给骆志远,让他报总编室进行二审。党报发稿,有严格的“三审”制度。即:记者成稿后,部门负责人一审,总编室值班主任二审,值班副总编三审。三审完毕,才能交编辑中心排版校对。
但涉及地方主要领导的大稿,除了“三审”之外,还要报宣传部新闻科和市委办或者市府办“审核”。你的稿子再漂亮,上头不同意发,报社就不敢上版。
这就是党管舆论、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原则。
骆志远将稿子报到了总编室,又送到了值班副总编林河隆那里。都签好了字,这才由总编室传真给宣传部新闻科和市委办。
……
一般而言,记者要等稿子走进印刷车间才能下班休息,而今天因为是重大稿子、头版报道,所以时政新闻部的人都在等待着。老宋一边擦拭着自己新买的尖头皮鞋,一边对骆志远冷嘲热讽,就连老黄都有些听不下去了,躲出去抽烟。骆志远无动于衷地端坐在那里,翻看着自己案头上的一些材料。
突然,门被砰地一声推开,副总编林河隆阴沉着脸大步走进来,望着老宋怒声道:“宋建军,你到底怎么回事?你头一回做这样的报道吗?狗屁不通的稿子,被市委办和宣传部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