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理论上来说,想要提高入围的概率,是有可能的。

杂志发售期数是定量的,每期刊登的文章数量也相差不远,这也就是说,到七月中旬选拔截止之前,进行筛选的文章总数其实是可以大概计算出来。

一个人的多篇作品成功刊登到指定投稿点,尽可能的占据总数的份额,尽可能减少竞争对手——这就像是能够反复进行考试一般,筛选会拿某个作者最好的成绩去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前提是,能够多次刊登。

只有相当出色的新人才能做到这样,在来自全国的投稿热潮下,审核的标准也要比以往严格的多,能够多次被选中的作者屈指可数。

但是,也并不是没有。

如果说最近有哪些新人作家在这股浪潮中崭露锋芒、被文坛几位前辈认可夸赞,估摸去数也有五六位。

其中,与芥川龙之介大老师本人相识的就有三位。

太宰治,织田作之助,樋口一叶。

前两位是忽然冒出来的纯新人。

前者太宰治的文学充满了颓废叛逆的思想,作品中的自嘲和戏谑成分极大,全文整体氛围消极沉闷,充满了彷徨的色彩,虽然如此,太宰治的作品依然有着独特的执拗,他以颓废和虚无揭示了人类道德和情义下隐藏的阴郁与黑暗,他的主人公充满了自罪和追求死亡的色彩,同时还在努力的隐瞒本性,明明厌恶世俗却依然顺从世俗,哪怕伪装也要伪装成正常的模样,像是套着一层可笑的面具一般,不愿将堕落的一面展露出来。

太宰的作品中不乏幽默和风趣,但边缘人物的思想信念和震撼人心的自毁倾向显然要更加夺目,仿佛寂静燃烧的火焰一样灼烧着心灵,那是极端的毁灭之美,带着奇特的魔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直逼灵魂。

太宰治,一位文风和内容尤为奇特,会引起争议的、备受称赞和斥责的新人作家。

后者织田作之助的文章倒是更加符合大众的普遍审美,虽然同样带着迷茫和哀愁破灭,但与太宰治极端到极点的小说结局相比,这位作家似乎更喜欢带着希望色彩的故事结尾,颓废压抑找不到人生意义的主人公最后找到自己的救赎——这是织田笔下故事最为温柔的地方。

因此比起太宰文学褒贬不一的作品,织田作之助的作品要更加容易被人接受,他的小说是由内到外的实在,带着独特的写意,轻柔的点亮了人们内心的深处。

最后一位的樋口一叶名气就稍微比较大,并且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因为对方是大文豪芥川龙之介的直系编辑,拥有优异的知识素养是理所当然的,曾有不少记者因为无法约谈到高冷寡言的芥川大老师,从而退而求次的去采访她,连带着樋口一叶的人生经历都多多少少的透露了出去。

比起毫无根底,并不为人所知的前两位新人,樋口一叶的人生就要有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