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三个选择

谷贱伤农,谷贵饿农!这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封建王朝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人口没有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遇到土豆和地

瓜,短时间内是提高了粮食产量。

长远来看,粮食产量提高了,其他的社会生产力没有跟着提高的话,就会造成

粮价暴跌,种粮无利可图,流民暴增,社会动荡。

大唐的人口一两年内是不可能成倍成倍的变化的,但是土豆和地瓜的种植在官

方的引导下却是飞速的在普及。

这就会导致粮食产量在未来短短的两三年内出现供过于求。

一定时候就需要把多余的粮食消耗掉。

用粮食从周围国家换东西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难免变相的增强了其他人的力

量,祸福还很难说。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发展工商业,让多余的人口进入到这个领域,让多余的粮

食成为工业原料,用来生产酒精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让整个社会从封建社会慢慢的转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城外的流民据说有二十多万,看起来挺多的,但是其实也是有很多种办法来

对应的。”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个消化流民的办法就是修建长安到洛阳的水泥路,有

了平整的水泥路,长安到洛阳的几乎就可以朝发夕至,不仅对加强大唐的统治有好

处,对商品的流通也是有很大的裨益。”

“修路需要人手,修路用到的沙子和石头需要人手去,修路用到的水泥也需要

更多的人手,就连修路使用的各种铁器也是非常大量的。

以我的测算,修这么一条路,基本十万流民就解决了。朝廷现在有大量的土豆

和地瓜,所以这些修路的流民的工钱就用土豆和地瓜支付,相当于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你的意思是粮食不能免费的发给流民?”李世民敏锐的抓住了张华

说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