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国债

大明匠相 南极 1684 字 9个月前

那些老式的文人,一个个颇有微词,说如此一来,恐怕会动摇天下学子之心,如此一来,谁还会去读圣贤书,谁还愿意十年寒窗苦读,长此以往,恐怕会国将不国啊。

尤其是在江南地区,那些文风很盛的地区,文人们纷纷串联上书,认为朝廷任用官员,应当还是从科举中取材。浙江巡抚潘汝桢也上了奏疏,指出:“自天启七年以来,江浙学子,流失甚广。世间少年,正当求学之时,少谈四书,多论新学。苏杭一带,生员年满十六者,皆言皇家学院,志在参加科考者,十不存一。呜呼,长久以往,我大明读书人种子绝也!”

在京城,对此事反弹最为厉害的,是国子监。今年,国子监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招满学生,报名的人数,居然只有计划招收人数四分之一。那些有关系的的官家子弟,都跑皇家学院去了,前来报名的,居然还有许多是报考皇家学院没有录取被淘汰下来,想在国子监混一年饭吃,然后明年接着考皇家学院的。

于是国子监的博士们联名写了奏章,要求罢新学。

也有一些在京等待缺额分配的举人和国子监的学生们也纷纷联名上书,对皇家学院颇有微词。无他,现在辽东刘安抚一下子委任了一大帮的皇家学院学生,可是这些等待缺额的举人和国子监的学生却没有捞到职位,这让他们极大地不平衡。

朱由校拿到这份奏章看了一眼,转手就给丢到一边。

开玩笑,现在皇家学院的学生已经给皇帝创造那么大的功劳,而且那些水泥厂、建筑商行、铁路、蒸汽机、枪炮等等,没有这些皇家学院的学生,怎么能够玩得转?

而且,现在各行业人家都想要皇家学院的学生,包括各级官府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们都是走进士出身的,但是他们却喜欢手下干活的人是皇家学院的学生。为啥,干活勤快又有能力,许多事情都能够用很特别的方式来解决。皇家学院的学生们在学院里,专门有政务处理的课程,新式的公文、数据报表让人一目了然。另外这些学生们在学院的时候,会有许多的机会去工厂和商行实习,因此动手和组织能力往往都很强。这可不是那些天天捧着四书五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们能比的。

不过既然涉及到了皇家学院,朱由校还是将李峰叫过来,让他看看这些奏章。

“李爱卿,你看着些奏章,该如何办?”朱由校也是十分的烦心。这些文人虽然平时不怎么干事,但是若是闹起事来,却绝对能够让你不能干事。

李峰挠了挠头,对朱由校说道:“陛下,这些人也不过是求口饭吃罢了,陛下就安慰安慰他们!”说罢,李峰便给朱由校出了一个主意。

朱由校一听,立即便两眼放光,哈哈大笑,说:“好好好,这个主意好啊!”

看朱由校的心情很好,李峰便对朱由校说道:“陛下,臣还有个事情,想奏请陛下批准!”

“说罢!”朱由校对李峰现在是十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