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多的人,武备学院一共录取了一千人,而理工学院一共录取了一千人外加三百人的附加生,以及五十名女生。所谓的附加生,就是在考试中,低于录取线,但是愿意缴纳五百两银子的培养费用的学生。当然这些学生的名额都是给那些官员和勋贵子弟留着的。
李峰之所以制定出了这样的一个政策,那也是迫不得已,只好制定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那一千个名额,他是定死了的,就是要绝对的保证公平,按照成绩录取。但是那些附加生的名额就要宽松许多,而且这五百两银子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考生都知道此事。但是做到了这点,那些寒门子弟也都感觉十分高兴了,毕竟这么多年来,谁和他们讲过公平啊。
至于落榜后剩下的那些学生,李峰那里舍得放他们走,这些可都是会读书识字的人,要不是现在教学力量不够,宿舍和教室也装不下这么多人,他早就想全都收罗进来。于是,他便给了一个预备生的名头,让他们到钢铁厂、蒸汽机厂、橡胶厂、建筑商行里面去便做工边学习,承诺让他们明年继续参加考试。
大部分落榜的考生都选择了留下,毕竟从各地来一趟北京不容易,现在留下道工厂做工,可以挣钱养活自己,还可以每个月到学院里去接受两天的辅导。
于是就这样,皇家学院的第二期开学了,各个工厂也充实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工人,为今后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原先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现在二年级里开设了物理、化学、农学、机械设计、医学等专业,不过他们主要是以研究和实践为主。这些学生中的一半,已经在各个工厂开始实践,有的优秀分子甚至已经在这些地方担任职务。
在这些二年级的学生中,李峰选出了一些学生,担任一年级新生的基础课教师,如此一来,他的担子终于轻松多了。
李峰今年将沈芳踢到了学院去上学了。沈芳这一年一直帮着李峰到处办事,是个得力的助手。但是李峰还是让沈芳道学院去镀镀金,这样将来能够给小芳芳谋个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宋应星经过了短时间的学习,就已经将那些基础知识全部融汇贯通,给那些学生讲课是富富有余。而且他处理事情十分老练,显然不是那些只有十八九岁的小孩子们所能比的。
李峰十分满意,随即便将宋应星提拔为一年级的教学督导,全面负责一年级的教学工作。
宋应星也很喜欢这里的工作,随即向李峰推荐远在上海的徐光启,说那人也跟着洋人学了一身的本事。
李峰大喜,徐光启他是听说过的,不过他不确定此人是不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现在听宋应星一说,当然要立即请来。
至于武备学院那边,李峰觉得就要简单多了,留下的老兵,都是些骨干精英,新的学兵进来之后,按照去年的方法先训练就是了。等到队列、体能训练好了,再开始战术训练和专业训练就成了。不过,李峰没有想到的是,很快武备学院那边就出现了问题。
出问题的是朱纯臣的儿子朱同辉和英国公的孙子张世泽。
这俩孙子,仗着自己是国公家的子弟,胡作非为,不服号令,带着一帮勋贵子弟,甚至发展到了威胁教官的地步。这让新提拔起来,担任学院参谋长的李承十分恼火,但是却又不敢随意处置,于是便向李峰报告。
李峰一听就上火了,对李承训道:“你是学院的参谋长,负责整个部队的训练和管理,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