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在沈记的木匠坊里,就见过原来工匠们的那些尺子,若是你拿过十把尺子来,保管你用十把尺子量出来的长度绝对不同。所以现在沈记的工坊里,早就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严格统一度量标准,那是流水线生产线上必须的条件。
想通了这点,李峰便知道该如何做了。吩咐钱达将桥梁的需要的尺寸量好,安排好明天要到来的工匠住所,他便带着沈芳,哼着小曲回京城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李峰才带着沈芳到来。随同而来的,还有那些工匠。
来了这么多的人,自然需要住宿,他们住的地方,就是在离这座断桥半里地的溪口村。安置好工匠,李峰便将钱达叫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李峰拿出了一柄花梨木的游标卡尺,上面的刻度细微,是钱达的尺子所不能比拟的。之所以用黄花梨木,是因为这种木材的受到气温的影响比较小。
钱达作为一名工匠,一看到这东西就两眼放光,请教了用法之后,就拿起东西来比量个不停,爱不释手。
“这东西可是好东西啊,不过对于修桥有何用处?”一边问着,钱达将游标卡尺揣进了自己的袖子,打算据为己有。
李峰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先用泡桐树的木材,按照一比一百的比例,做出石桥的模型,计算好每一块需要的需要的石料的尺寸,务求精确。然后在没一块模型上标注好号码,然后交给石匠们去按照实际的尺寸进行雕琢。如此一来,必定能够大大的加快进度。说白了,这其实也是流水线生产的一种形式。
钱达听到此言,大喜,这样的办法确实要比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堆砌要快的多。二话不说,就马上拿着李峰带来的尺子去量尺寸去了。这种尺子的刻度,可以精确到细小的毫米,而且和游标卡尺上的尺寸是统一的。
钱达量好了尺寸,画了图纸,然后连夜带着一帮木匠,将李峰带来的泡桐木,做成了一比一百的模型。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吆喝着工匠们上山去按照尺寸做凿石料。
李峰又向韩清申请了五十名石匠,然后就将那一百名石匠撵到断桥南边一里地的山腰去开始采石料。
至于李峰,则是带着一帮木匠,在山涧两边,用几根巨大的木头搭起了一个高大的架子,横跨在山涧的两边。
钱达做完了模型,出来看到这个硕大的木架子,不明所以,便问李峰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李峰给他解释了半天,钱达也没有理解。于是李峰便懒得和他解释了,等一会儿开始运作了,钱达自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用了整整两天半的时间,才将这个规模巨大的龙门吊安装完毕。站在岸边,李峰不由得暗自得意,有了这东西,我就不信一座小小的石桥还能难住我。嗯,也就是还没有把水泥研制出来,否则的话,这一座小小的桥梁,还不是手到擒来?
京城之中,韩清的书房之中。
韩清和胡掌柜对面而坐,小桌子上,摆着几个下酒菜,两人举杯对酌。
“想不到我胡必清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次差点就栽在这个毛头小子的手里!”胡掌柜放下手里的酒杯,恨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