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人们走近大慧寺路口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带早就已经布满了锦衣卫的校尉。讀蕶蕶尐說網那些身着制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士兵,一个个虎视眈眈,让那些平头百姓们一个个胆战心惊。
再往前面走,用红色的布带隔成十几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校尉检查进场之人的随身携带物品。
等到检查完毕之后,再缴纳几文钱的入场费,领了一张纸票,即可进入广场。
说是广场,其实就是一片宽阔的空地。那个时候的北京,不像后世时候那么繁荣,在大慧寺的外面,还是一片庄稼地,点缀着一些达官贵人的农庄。
到了辰中之时,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占地几十亩大小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近万人。
丁顺站在台子上,看着台下的人山人海,暗自紧张。本来这里不属于他南城千户所的管辖范围,但是因为自己和奇趣阁的关系,也被抽调过来负责场内的警戒。至于场外,则是西城千户所负责。
今日一大早,他们一干军官就被指挥使叫过去,嘱咐了一番,说是皇帝有可能会前去观看,叫他们一定好小心。一想到皇帝要来,丁顺就不由得有些紧张,生怕自己出了什么纰漏。还好,师父叫他将那些场地好在锦衣卫早就已经用绳子将那些场地分隔成了十多块小一点的场地,每个场地那里都插上了一面不同颜色的旗帜,那些买了票进来的人,只能找和自己票据一样颜色的旗子,才能进入那个区域。几十个校尉在场地里维持这秩序,虽然来的人多,倒也不乱。只有一些缴纳了一钱银子,经过允许的小贩,挑着担子,沿着各个场地的边缘卖些瓜子花生糖水。
至于那台子下面的贵宾席,几十张桌子早就已经坐的满满当当。这里面,有朝堂上的官员,也有在京城的一些勋贵子弟,还有一些大商行的商人。当然,花了银子待遇是不一样的,桌子上,摆放着果脯蜜饯,还有茶博士专门给大家斟茶送水。
在两边的包间里,此刻也是坐满了贵宾。这些人大多是当朝权贵和家眷,坐在雅间里,放下前面的珠帘,既可以近距离看清楚台上的情形,又可以防止外人窥探。
至于台上类似后世主席台的位置,摆放着一排八把太师椅,是给主持和评判准备的。
此刻,在右边第二间包间里,李峰正陪着自己爹娘和沈家母女三人喝茶。这赚钱的主意是李峰给王应朝出的,所以王应朝便把这包间给他留着了,而且还是不带要钱的。用王应朝的话说,虽然咱家没有卵子,但是义气还是要讲的。
还差一刻钟就要到巳时了,就见台子上开始又杂役忙碌起来,紧接着一干身着官袍的老家伙们,迈着四方步就从侧门鱼贯而入。
李峰于是便指着那些人,一个个的给老爹老妈和沈家娘仨介绍。这八个人,分别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维迎,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内阁大学士魏广微,吏部尚书赵南星,工部尚书陈长祚,工部的营缮司员外郎蒯桐,顺天府尹许弘纲。
其实这么些人,除了那工部尚书陈长祚曾经见过一二回面之外,其他的人都熟悉。只不过他提前知道了这些被邀请来担当评委的人,也知道了他们的座次安排,所以才能一一指点出来。这其中,蒯桐的官职最小,不过只有从五品,不过他能来当评委是有原因的。
蒯桐的先祖蒯祥,乃是国朝初年紫禁城的设计者和制作总监,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总设计师加总工程师。蒯祥负责兴建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两宫、五府、六衙署、西苑等,还亲自主持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建造。蒯祥因有功于朝廷,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在京城工匠界,尤其是在大明朝的工匠界,蒯祥已经成了神话传说般的人物,被人尊称为”蒯鲁班”。蒯祥去世后,他的后代子承父业,也是一代代负责皇家宫殿的建造修缮。据说,朱由校的木匠手艺很好,就是跟蒯家人学的。
所以,今天来的这么多人中,真正算是工匠界的专业人士的,也就蒯桐一人了。
李峰刚刚介绍完这几人,忽然就见王应朝急匆匆跑了过来,对那帮已经落座的大人们低声耳语几句,众人连忙起身。紧接着又上来几个杂役,急急忙忙地就将几个评委的椅子分作左右两排,然后又抬进来两张雕龙画凤、装饰着明黄色缎面的椅子,放在了正中间。
一番手忙脚乱之后,台上终于恢复了秩序,但是那几个大员们,却没有一个人敢坐下,一个个垂手而立。至于台下众人,更是在一干锦衣卫校尉的喝骂之下,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几千万把人的广场,寂静无声。
片刻之后,一个三十多岁的太监登堂而入,手中的拂尘一甩,往台子中间一站,半仰着脸,扯着嗓子喊道:“皇上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