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仙芝已死的消息,几乎是到达的汴州的同时,也传入了地京中。京中自是一片欢腾,早朝的时候也少不了山呼万岁,前线打了胜仗平了反贼嬴政也是赏赐良多,只是刘彻等将士仍要进行收尾,只有等到班师回朝才会进行正式的封赏。
新政颇为顺利,朝廷打了胜仗,很多事情都已经开始走上了正轨,所以早朝的议事自然也不会太多,众人便无事退朝了,但两位丞相却留了下来。议事太少的原因其实最主要是目前秦朝初立,制度尚未健全,有太多的官位官职待补,无事可议同时也是无人可议啊。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不愿意当官,摆在嬴政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设置正确的机构然后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是以此时的御书房里,左丞相范蠡,右丞相李斯加上皇帝嬴政三人便在设计着大秦的官制机构。经过三人一天的商议,大致的构成已经定了下来。
总的来说肯定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点范蠡李斯是不敢也不可能有任何想法的。皇帝以下,权利最大的便是丞相,其下又设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及御史台,军方则有枢密院。门下中书尚书并于一处位于宫城内政事堂办公,司职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和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等,总之这一处乃是中枢机构,国家的大脑,重中之重。而御史台则为监察机构,司职督查百官。枢密院负责掌管全国军政要务。
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中书高官官为中书令,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尚书省暂不设长官,因为其下还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其名为尚书,每部还置有两位侍郎四司在旁协助处理本部事务。此外还有九寺,因后来有些与六部职责重复而并入六部,在此不再详叙。
最后只有侍中与中书令确认了下来,范蠡任左丞相,兼任门下省侍中,李斯任右丞相,兼任中书省中书令。两人便是中书门下,政事堂里的最高长官了。而枢密院由于刘彻尚未班师的缘故,嬴政没有急着下决定,毕竟秦朝是以武立国,军中四大将军又追随自己多年,少一人在场就做出决定难免薄了情谊,于是暂罢。
“李斯,尚有太多要职有缺,你拟个名单给我,明日朝会审阅,那日。。。暗香阁诗会上的那些文人,风评不错的的就先放到位置上用用吧,总好过现在无人可用。“嬴政有些疲惫地道。
从早朝到现在,太阳已西沉,期间送过两次御膳,只不过三人都没怎么吃,是以三人此时的精神都已经处于了一种用神过度的状态。
“臣遵旨。“李斯作揖道。
“好,李丞相你先退下吧。“嬴政摆手道。
李斯没有多想,便也朝范蠡作揖后退去,范蠡自然也还礼以敬。
待李斯走后,嬴政才恢复了一丝清明道:“范丞相,李斯可以荐官,你可有人选?“
范蠡知道嬴政的意思,缓缓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