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你认为学院对你有偏见,一部分是对的,但也不是全对。从黄金时代的彼得·奥图、亨弗莱·鲍嘉、保罗·纽曼,到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所有人都有两个共同点,他们全都是英俊不凡,受万千影迷热爱的票房巨星,自带偶像光环的那种,然后在奥斯卡之旅上,每个人都饱经挫折,有的最终获得了奥斯卡认可,有的甚至一辈子都郁郁不得志。亨弗莱·鲍嘉和保罗·纽曼人到中年之后全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这说明他们的演技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一直都很棒的,但奥斯卡之所以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百般打压,无非是在玩一种平衡之道——你们这些演员,长得太好挣钱太多,片约接到手软,无数影迷爱你们爱的要死要活,如果再让你们拿奖也拿的那么顺利,岂不是全世界都变成了绕着你们转的?”
“所以说那些不用刻苦钻研演技,只需要卖卖脸就能收获钞票和美女无数,身后跟着无数迷妹迷弟的偶像派男演员,这些演员无论本身演技如何,都是最难获得奥斯卡承认的一群人。”
“这就是学院一直在玩的把戏,当他们觉得一个演员身上商业化的光环太多,自然就会对他/她进行艺术上的打压,侧面安抚那些勤奋低调不出彩的演员,又能给所有人一种‘公平’的感觉。这样既彰显权威又能间接协调好莱坞各种矛盾和势力划分的方法,就是学院最喜欢的平衡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托比·马奎尔都听的入了神。
“莱奥,过去的你当然不属于他们的行列,但是《泰坦尼克号》把你变成了全球偶像,在奥斯卡评委的眼里,你就是一个新的奥图鲍嘉纽曼克鲁斯,学院是对像你这样类型的演员存有偏见,而不是只针对你,你必须得搞明白这两点的不同——‘偏见’一词已经说明了这种观念的狭隘性,但再狭隘,这也是学院坚持了几十年的传统,是他们奉为行事准则的平衡之道,你因为学院不肯提名你而无视奥斯卡的邀请,不肯参加颁奖典礼,在你看来或许只是在报复学院的偏见,但学院很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在故意针对你,因为几十年来他们对待其他太过受欢迎的演员也都是一模一样的态度,然后你任性的小报复就所有人看来就会分外显眼了。”
“学院会认为你果然是个眼高于顶任性妄为的偶像明星,甚至会认为奥斯卡没有选择你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你太年轻气盛了还需要或许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磨练。相信我,莱奥,你不会想要学院对你留下这样的印象的。”
“平衡之道?呕。”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做出了个反感的表情,心里已经信了大半:“威尔,你把奥斯卡身上的光环又毁掉了一层,我也不再对提名这事耿耿于怀了。不过,威尔,我想你少说了一件事。”
“哪件事?”
“你其实也是‘我们’中的一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对着威廉突然迷茫起来的表情翻了个白眼:“只靠卖卖脸就收获金钱和美女无数,片约不断,票房巨星,疯狂影迷遍布全美各地——这几条你有哪一条不符合?别只顾着吐槽我,威尔,你也是下一个奥图鲍嘉纽曼克鲁斯皮特和莱昂纳多!”
“威廉·莱昂纳多?”托比·马奎尔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听起来怪怪的。”
“本来我就没想过第一次提名奥斯卡就拿奖。”威廉耸耸肩,微笑说:“而且我更欣赏马龙·白兰度和伍迪·艾伦对待奥斯卡的态度。”
1973年马龙·白兰度凭《教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是马龙·白兰度不仅拒绝领取奖杯,还指派了一名印第安少女上台发表好莱坞影视作品对印第安人的歧视,狠狠的扫了奥斯卡的面子。伍迪·艾伦做的比马龙·白兰度稍微好点,1977年奥斯卡提名他的作品《安妮·霍尔》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的时候,在颁奖典礼之夜,他一个人跑到了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酒吧里吹单簧管去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怀疑威廉是否真的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洒脱,但在仔细的观察了对方的眼神表情后,凭着自己对威廉的了解,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敢肯定威廉是说真的。
这不由得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扪心自问:奥斯卡的肯定对他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然后他发现其实并没有。
这时候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性格其实和杰克是非常像的,詹姆斯·卡梅隆对演员性格的把握简直太到位了,杰克几乎就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本色演出,无论对权力、金钱和名望都不是太在乎,颇有点无法无天的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