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非常不喜欢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威廉吐槽说:“亲亲抱抱也就算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在随时会被别人发现的地方干你的伴侣呢?诡异。”
“呃,我也不喜欢。”克里斯托弗·埃文斯似乎是第一次见到真人野战,从脸颊到脖子整个都是通红的,眼睛四处乱瞥,突然盯着不远处的地面:“那是什么?”
☆、我想要成为比你更好的演员
【前言】:大家好, 这里是官方剧透(并不算)。
其实这是福利番外啦, 因为正文上篇内容被举报违规, 所以从章节里删掉了, 删掉那段对正文也没太大影响, 不过因为字数欠缺,于是又写了个番外算补偿大家吧。
至于番外,这是我尝试的新型论坛体,本来是想写论坛体的不过好像有点写歪了……内含作者许多脑洞,有些剧情以后可能成真也有些并不会, 因为正文剧情进展还在中前期, 而作者的写作习惯是写着写着就和大纲走歪了……所以本番外不代表日后的正文走向, 大家看过后有感兴趣的情节可以跟我交流, 我考虑将它们变成真的, 不过如果没有成真, 也请大家不要失望。
【番外:两本传记】
成名是把双刃剑,万众瞩目之下,人的任何一点缺点都会被放大, 被树成靶子。就算没有缺点, 有心人也不会放过微小的瑕疵,这大概就是“晕轮效应”的反作用力。
威廉·布兰德利,好莱坞的最后一位超级巨星, 在其多年的成名生涯里,麻烦从没有远离过他。他即是媒体热烈追捧的对象,影迷心中的宠儿, 又是狗仔队们镜头常年偷盯的重点,迷弟迷妹们疯狂想要挖掘其私人生活的对象。
2027年,威廉·布兰德利虽然仍未息影,但影片产出量已经变得很低,几乎是一年半到两年半时间才有一部电影上映——没错,威廉·布兰德利的电影公司每年是出品了很多部电影,毕竟是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嘛,他的名字也在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的“制片人”或“导演”一栏中挂着,但因为在这些影片里威廉·布兰德利都没有真正演出过什么重要角色,所以影迷们并不买账,他们纷纷抱怨着威廉如今的拍片频率,怀念着他当年的高产出率。
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粉丝的关于希望威廉·布兰德利每年至少上映一部电影作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几乎成了一种惯例,每年1月18日,当全球影迷在各种社交网络上为威廉·布兰德利庆生时,这些呼吁总会成为一种固定的画外音。《今日美国》和《艾伦秀》等节目甚至没少拿这件事打过趣。
过于神秘低调的生活(如果你是一个资产数百亿美元的亿万富豪,你也可以运用各种手段让狗仔队们一年半载都摸不到自己半点踪迹),过于低量的产出(上一部电影还是在2025年上映的《正义领主》),催生了来自各行各界的过高关注。
“威廉·布兰德利在忙什么?”“威廉·布兰德利又去了哪儿?”“威廉·布兰德利的资产/奖杯增加到多少了?”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讨论话题。
好莱坞想知道威廉·布兰德利下一部要制作/投资/执导/主演的电影是什么,好及时把握风向,调整自己的制片策略。
硅谷想知道接下来又有哪一群幸运的技术宅们,能得到这位有史以来最有战略眼光的天使投资人的慷慨解囊?
华尔街想知道美国将用多快的速度,再诞生出一个“极客”亿万富翁?下一支注定要高升的股票是什么?好莱坞有没有可能拿这位新的亿万富翁为题材,再拍一部捧走数座奥斯卡小金人的电影?而这些附加影响又会为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效益?
2028年与2030年,美国两位著名传记作家撰写了两本与威廉·布兰德利有关的书籍,由兰登书屋出版,这两本分别名为《好莱坞最后一位传奇巨星》和《威廉·布兰德利:光影的背后》的传记小说,切入点和侧重方向均不同,但又不乏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