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疯了,你疯了,我也陪着你们一起疯吧。”亚蒙·高夫曼说:“我的经验和直觉告诉我,《泰坦尼克号》不会是一部赔钱的电影,虽然我还是觉得你说的数字太夸张了,但如果能有《终结者》系列那么赚,我们就做了一笔成功的买卖,还刷到了福克斯的好感度——我听说福克斯已经向漫威购买到了《X战警》的版权,也联系了卢卡斯电影公司想要筹备《星球大战》前传系列,但是因为拍《泰塔尼克号》花了太多钱,这两部电影的拍摄只能暂时搁置,最早也要到98年才开机,那时候《泰坦尼克号》肯定早已上映,如果你的知名度有大幅提高,我们又运作的好的话,你就能继续出演大制作了。”亚蒙·高夫曼的笑容分外意味深长。
好吧,威廉想,亚蒙·高夫曼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话,他想的是更长远的方面,比如说对福克斯和卡梅隆的感情投资,不管电影上映后赔不赔钱,卡梅隆和福克斯都会对这样一位愿意和剧组共进退的演员充满好感的——而且和《泰坦尼克号》这样镜头绝大多数只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的爱情电影相比,《X战警》和《星球大战》系列都是群戏,可供角色发挥的地方更多,也更容易出彩。
“所以,我们意见一致了?”威廉最后问。
“我现在就去打电话。”亚蒙·高夫曼看了看表:“顺利的话,今天还能赶回家里吃晚餐。”
☆、卡梅隆的好感
亚蒙·高夫曼非常迅速的帮威廉搞定了新合约, 速度快到威廉甚至怀疑二十世纪福克斯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打片酬转分成的合同, 然后等着有哪个演员来“自投罗网”。
至于合同的细节, 虽然没威廉憧憬的那么美好, 但也绝对不差, 开始或许苛刻了些——影片票房超过五亿后,威廉才能拿回他的全部片酬,但是五亿过后,全球票房每增加一亿,威廉的分成就能多一点, 十亿之后, 分成可以达到他片酬的四倍, 如果最终票房达到十八亿, 只是分红就能超过八位数字。
按照《泰坦尼克号》公映后的全球总票房来给分红画线, 总票房多就分的多、总票房少就分的少是威廉和亚蒙·高夫曼一起想出的主意, 他们担心在谈判的时候,如果张口就要片酬换取影片的千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票房红利,二十世纪福克斯会起疑心直接拒绝。根据总票房来要求分成, 是一个比较合理, 而且福克斯也很容易答应的要求。
不过说实在的,在合同里特意注明票房超十亿分红时的分红比例已经够吓人的了——现在的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上,位列影史第一的是1994年上映的《狮子王》, 全球总票房九亿五千万美元,第二名是1993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全球票房近九亿两千万美元——瞧见没, 就连现在的影史第一都还没破全球十亿总票房呢,十五亿以上(没有直接写十八亿因为那太明显了)?当亚蒙·高夫曼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就连福克斯都被吓了一跳,负责合约修订的主管用看疯子一样的目光全程注视着亚蒙·高夫曼,显然就连投资人都认为这个数字太离谱了。
“他看着我的目光,就好像我是个不切实际的愚蠢梦想家。”亚蒙·高夫曼冲威廉抱怨道。
威廉安慰亚蒙·高夫曼:“一两年后,他会看你像是看上帝。”
“我可没你那么有信心。”亚蒙·高夫曼盘算道:“最晚到封镜前,我要和福克斯谈谈《星球大战》,不行的话,《X战警》也可以凑数。”
“漫画改编和科幻题材的系列电影虽然好驾驭,但对演员的影响太大了,我今年才上大学,如果拍完这些电影,以后接到的剧本全是超级英雄或超级坏蛋可怎么办。”
威廉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系列电影通常意味着演员会被强制捆绑多部电影合约,会在四五年甚至七八年里重复出演一个角色,而如果这一角色影响太大的话,很容易使演员的形象禁锢在这个角色中,很难走出来。
电影演员里的例子,阿尔·帕西诺自从出演了《教父》系列后,影迷很难接受他再扮演教父柯里昂之外的角色,制片厂递给他的剧本角色也要么是黑帮老大要么是恶棍,阿尔·帕西诺在八十年代出演的几部影片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惨败,其中1984年成本为两千八百万美元的电影《革命》因在美国本土票房不足一百万,阿尔·帕西诺为此还息影四年,直到1993年,他遇到了《闻香识女人》,此片取得了艺术和票房上的双丰收,广泛的评委和影迷才算是彻底认可他的演技。
还有汤姆·汉克斯,无论他是多么的努力的挑剧本,想要摆脱以前拍摄的一系列“好人电影”带来的影响,但当影迷在大银幕上看见他的脸,还是会一心一意的认定:“噢,这个角色绝不可能是个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