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最好对象的话,就是利用刘延庆带队驻留江北的机会,把淮河南岸的楚州等地也给开发利用起来;
所谓鱼盐膏泽的两淮富土,数千里的良田沃野,淮北和淮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算是仅仅将沿河的楚州一带给恢复起来,也是能够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
毕竟有淮南行营在这里招徕流民,以十数万军民一体屯垦复耕的现成基础;除了物资有所短缺之外,就连营防仓库和其他公共设施都是现成,只要稍加规复和休整就可以在来年进行春耕播种了。
比较麻烦的反而是当地配套的水利工程,而目前最要紧的当务之急,就是乘着冬季枯水期水位最低的时节,把数年前淮河泛滥所造成残损堤岸给重新修补加固起来;在此基础上将那些被大水冲毁、改道的河渠,给重新疏通和连接起来。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涉及到淮河这种连通南北横贯东西的大水系,局部治理和长期规划项目;对于我治下的淮北道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冒险。
毕竟,工程量和作业范围达到一定成都之后,就不再是简单的堆积劳力和器械,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了。需要全面全局性的规划、系统化的布置和准备,以及长远眼光的推演和计算,持之以恒没有太大偏离的坚持,才能确保最终的理想效果。
要知道后世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就是治理淮河,260多万民工云集淮河,1.6万名水利专家、科研技术人员,用了三期工程才基本达到了驯服淮河的目的。
虽然我眼前需要面对的环境和基础还没有那么糟糕,既没有经过黄河夺淮如海的改道,也没有经过历代一些脑残当权者决堤放水的肆虐,但是相对手中的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的。
不过,正所谓是饭可以一口一口的吃,事情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来一件接一件的做;目前乘着冬天先把淮河对岸内陆,尚未被淮泛区波及的土地给屯垦和据点化,再把淮南的漕运干道给连起来再说。
这样就可以用车船度过淮水而深入到淮南去,进行物资和人员的转运调配,乃至运兵输粮和维持后勤,满足其他军事机动上的需要,来加强淮河南北之间的联系和控制力。
我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和意外因素破坏,会导致这么一个规划长远而阶段性投入巨大的工程,就此事倍功半或是因此功败垂成,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因此驻留在江北的刘延庆,就有必要在淮南道路眼线开展新一轮,打击和震慑性的冬日练兵活动了。
此外,还有一定政策上的风险因素。就像是之前淮南行营自宁总管开始经营有年的成果,现在大都为我淮镇做了嫁衣一般,我也要尽量防止引起国朝方面的注意和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