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用外涂大漆,或是包裹杜仲胶的土法来解决。
但是作为提供电脉冲信号源的基础设备,原始缸式铅酸反应电池,所需要的化学原料
,在三酸两碱进入量产之前,还无法自行解决。
因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种过渡性的手段。也就是眼下,正在我面前建造起
来的,像是木制塔楼风车一般的高层建筑,
在大野泽畔一处遗弃的烽燧土台上,来自建生军的工程兵和军匠们,用锹铲刨除那些
已经风化或是松软开裂的夯土外皮,直到露出相对坚实的深色内里,再按照可以利用
的部分,抹上一盆盆用来加固的三合土浆。
而另一些士兵,则围绕着烽燧残址为中轴点的,交叉画数条五十步长的直线,再沿着
支线对角掘土为沟,并碾筛夯实成一道新的墙围,再用碎石包贴城一道矮墙,作为附
属建筑的规划。
大量新烧的土砖,被包贴在涂满新鲜膏泥的燧体上,直至五丈高台,复又插入三只大
木支柱,钉板加固成又三丈高的中空尖顶,顶部装上大盘绞车杠杆等机括。
最终以烽燧旧址为基础,搭建起一个类似十字风车的高大建筑,只是叶片要狭窄的多
,通过下部手摇绞盘而转,还留下来作为夜晚照明的折射镜室和孔洞。
风车的叶片位置,变成了数条多折的外延长臂,而通过下部绞索的牵引,来改变多节
臂棍的造型,进而来表达数十个,到上百个相应的符号来。
这就是在近代一路流行过的,远距离信号中继手段——扳臂信号机,或者也可以称之
为扳臂信号塔。
而作为我印象深刻的出处,也是在小说《基督山伯爵》之中,用作炒作公债的日常手
段。
改名换姓化身海外大富豪前来复仇的主角,就是用收买了信号站的操作人员,而让自
己的仇家得到虚假信息,在外国公债投机中破产的。
在近代欧陆的两次拿战时期,那位矮子皇帝,依靠层层中继的信号站,据说在巴黎只
用几个小时,就能收到远至莱茵河畔的战报。
而且作为一种近代传信的产物,技术上的门槛并不算高,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可以采
取彩色镜片反射阳光,来传递信号。
而在夜间或是能见度差的白日,则用精炼油灯所提供的,类似折射灯塔的不同颜色的
闪光,来继续传达讯息。
这样下来,除了过于复杂的内容之外,转发一些简明扼要的专用密语,完全可以满足
日常军事传讯,甚至是各级民政管理上的需要了。
因此,哪怕在无线电发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壁板信号器依旧作为铁路管理的配
套设施,一直沿用到现代社会。
当然了,在我这个时空,为了日常维护的方便与节约成本考虑,这些传讯节点,是沿
着传统商路干道上的城邑村落,或是屯田安置点布置的。
而每个信号塔的基址,除了继续发挥烽燧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兼作驿站和粮台所,便
于巡逻维护和守卫。如果出现故障或者天气延误,还可以就近采取快马急递等,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