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起复与投献

只是北地已经被藩镇割据的天长日久,这些常设制度和差遣体系,早就被那些专制一方的大小军头们,给肆意破坏的七七八八,而将这些道上差遣职事,纯粹变成某种荣誉性质的加衔。

而在南朝治下,除了岭内各道基本沿袭旧例之外,又演变出了五路延边制度,

既以总管路(道)——置制使分路(数州)——统制(大小军州)——都监(大小城塞)——指挥/正将钅镇堡寨)——都头/部将(大小戍垒)、火头/队将(诸哨燧)。以火长、队正、校尉到将军、大将军的相应职级的各色武官将帅充任。

作为延边战区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这些延边武职,都可以兼管或者代行部分治民之责。因此,他这个新上任的布政使的职分,就未免有些微妙和尴尬。

因为布政使既在品阶和职分上,远远高于当地所谓的淮东制置使和六州镇抚府,除了国朝的名头和之外,可以说是完全是空降过去,毫无跟脚和底气的职事。

或者说是,形同寄人篱下的他,要想获得相应的职权和待遇,就得看对方的脸色和心情了,毕竟那里是新占的敌国之地,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还要顾及到这些孤悬敌后军将们的想法和态度。

毕竟,以那位罗藩子的一贯作风,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再加上后方生出的那些变故和是非,国朝竭力安抚和倚重都来不及,又这么会在具体人事上,让对方有所误会和嫌隙呢。

因此,这番明明是为了体现国朝在北地,行驶威权与统治的任命,但却在偌大江宁府的文武群臣之中,居然没有人愿挺身而出,前去这个身陷敌后的是非之地。

“还真是舍我取谁啊,”

刚换上新袍服的李格非,也忍不住要自嘲道。

毕竟在北伐败溃之责中,这位南面使君算是责任和牵连最少的一位,又恰巧在军前与那位罗藩子有旧。因此,就被提前赦放出来顶锅的最好人选了。

而在朝堂上出面提议他为人选的,同样也是暂时在家隐居的郑侯一党成员,其中种种,不由让人有些玩味起来。

“晚生见过李承宣……”

他如此思虑着,却不防一名绯红袍服的年轻官员,走到了他的面前施礼道

“恩师颜公托我向承宣问好……”

“不知颜公此番有何见教……”

听到这个名字,李格非倒也不敢自持身份,

“就是恩师家中有几个子侄,近年方才学成”

这名年轻官员,开门见山的道。

“希望能够追随承宣麾下见习行走……”

“多蒙看重,理当相应……”

李格非有些疑惑的应承道,突然想起某些传闻,顿时有些恍然大悟起来,却由此又想起另一桩事情来,

自从他下狱后,追随他回来的那些幕僚、门客也随之流云星散而去。正所谓世情冷暖分明,点滴自知。因此他现在身边也是孑然孤立,而作为一任布政使,也需要有分担日常杂佐实务的人手。而来自颜氏的建议,无形间提醒了他

在京师两学每年学成后,除了例行保送的政经两院和部分文学院的俊才之外,其他人在定期举试落榜的也不在少数,相比那些趋炎附势的投献之辈,这些尚未被官场旧习所沾染的生员,无疑是一个同行上任的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