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奶奶
林月生的下午出去的打算,在经过林娘的仔细规定下还是实现了。就是时间被做了规定,日头儿高的时候出去,过两个点儿就回来,围上一个大围巾,不能吹到脖子,把头也裹严实。
河滩开荒的主要原因是前些年□□运动,旱灾缺粮村里很多人都熬不下去。因为小河村实在是缺地,好地也没几块儿?人均勉强一亩地就是现实情况,所以小河村很穷,缺粮。
作为一个迁移形成的村子,多姓氏混居,所以相对其他村子,小河村公正性强,一两个姓氏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不存在。当然没有人情关系在里头那是不可能的,例如林家。
林玉海先去跟当大队长的三伯说一声,要捡的石头多了,别人要说嘴,地里的草棍儿也是公家的。得先打招呼过明路。林玉海当着其他人的面儿就说家里要垒个小棚子地基,用点石头。
林家三伯吸口旱烟,瞅一眼自家侄子,会办事的小滑头,“往哪儿捡不是捡,不妨碍开荒就行。你去吧,别耽误干活儿,要扣工分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好在老四一家子从不仗着他面子逃奸耍滑,他也好跟其他队长交代。
林玉海回到自己干活儿的那块地,拉着弟妹一起拿着木柄的撬棍子挖土里的埋着的石头。
林玉生站在地里往四周看,灰黑蓝的人散落在乱石堆砌的河滩上,低头弯腰,只能看见一个个弓起的脊背,黑乎乎的头顶。这个时代的人苦啊!最可悲的是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填不饱肚子。
小河村的人开荒很积极,多一亩地就能多吃一口饭。这年代有钱买粮都没地方买,出了村口吃饭要票,买布要票,啥也要票。
林月生周围都是半大孩子,这块儿地大人已经过了一茬,大石头都拉走了,分给各家垒猪圈啥的,当然你得自己往家拉。还真没几家要的,北边的河石,西山的红土,大家不缺也没人稀罕。
地里的石头大小不合适,林月生提着一个破竹篮子,跟二哥打了招呼,继续往北走,离河床越近大大小小的石头越多,可以慢慢挑捡。
小河村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村子盖在河流改道后的河床和南岸上。百多年前祖辈们迁移到这儿,那时候河流还没离村子这么远。
一百多年下来,柳树河往北偏了有差不多三里地,石头灌筑水坝还在这里矗立着,河流却渐渐远走,水量越来越小。大片的河滩布满乱石,裸露出来。
村里勘察过后,找土层厚的地方,开荒种田,四五年下来,村里也多了几十亩沙地,种麦子不够肥,玉米一般,土豆红薯倒是长得不错。总归是填饱肚子的粮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