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上。”
我不知道忽必烈后续还有多少兵马可派。按照公孙小宸的初步统计。元军在灌子滩大营前伤亡了二万多人。骑射手一共两万名。目前还在大营前百米之内与我军近战的约两万五千人。加上刚刚冲上來的一万大军。以及目力所及。在忽必烈身旁的一万余人。总计达到了九万多人。
当吴松含率部出营后。大营内就只剩下御林军。忠顺军和体力耗尽的第二十军了。看似人还不少。但御林军自组建后便偏重于火器。虽然也每日训练刀枪棍棒。却和忠顺军一样。从未上过战场和元军真刀真枪地拼杀过。要让他们和近战经验丰富的元军肉搏。胜算并不大。
此时。忽必烈的内心和我一样。也是十分焦虑。对他而言。如此艰苦。如此漫长的战斗也是首次遇见。身边所有的步军都已冲到了大营前面。无数次的攻击。付出了大量伤亡。但局势仍旧呈交织状。
身旁的阿术小声建议道:“皇上。灌子滩大营中目前还有约三万南朝军。我方剩下四万骑军。末将以为。何不让四万骑军下马。步战而上。一鼓作气。攻进敌方大营。”
忽必烈并非沒有想过阿术的提议。自己一方的四万多名骑军全是蒙古本族的精锐。如果步战。则失去了马战的优势。虽然下马作战。并不会输于对方。但这批骑军乃是元朝的主力骑军。倘若在此和宋军拼命相搏。也会损失惨重。这样的后果让忽必烈难以接受。一时间左右为难。无法决断。
作为大元帝国的皇帝。忽必烈十分清楚。当今朝中的局势相当复杂。更改国号。有利有弊。虽然得到了大多数汉金将士的拥护。但也得罪了不少蒙古本族的权贵。最让忽必烈担心的是。西方汗国以此为由。于四月中旬。召开了塔剌思忽里台会。其中。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公开反对忽必烈。并结成反元同盟。以窝阔台汗国大汗海都为首。在西北边境集结了约二十万大军。准备声讨忽必烈。恢复大蒙古国。
一旦己方的骑军在此耗尽。就会让海都等人觉得有机可乘。而且。忽必烈并不知道南朝大营中的投掷弹还有多少。是以一向杀伐果断的忽必烈也显得犹豫不决。
如今的忽必烈贵为大元皇帝。治下疆域广阔。幅员千里。自是变得小心翼翼。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光脚之时什么都可以不去计较。但穿上了鞋。就变得谨慎起來。
“阿术。再看看吧。”忽必烈最终言道。
“是。皇上。”
如果只从襄樊战役考虑。忽必烈也会采用阿术的提议。但综合了整个大元朝所有的因素。也不能说忽必烈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看着前方相持不下的局面。阿里海牙着急道:“皇上。虽然前面壕沟、障碍物无数。但从架设于上的木板上还是可以通过少数骑军。皇上。给末将五百精骑。待末将上前去杀杀南朝人之锐气。”
忽必烈摇摇头道:“不行。骑军目标大。五百将士只能成为南朝火枪手的靶子。”
近三千名破虏军冲出大营。在姜才将军的率领下。立即和怯薛军交上了手。并很快将三千怯薛拦下。作为大宋朝首屈一指的精兵。破虏军的战力还在黑炭团之上。十年前。老将赵葵曾经评论过宋朝军队中的精锐。言及。破虏军。当位列大宋军之首。是唯一可以与岳家军之“背嵬军”相比的。
南宋初年。岳家军是整个南宋军队中最为强大。其中的“背嵬军”又是精锐中的精锐。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整个“背嵬军”有骑军八千。步军五千。征战沙场。从无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