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小包子离开。夏如卿也睡不下去了,想起刚才小包子的问话。就看向黄嬷嬷。“这些话,是谁教给他的?”黄嬷嬷和宋嬷嬷对视一眼,二人齐齐跪下。“娘娘恕罪,这都是奴婢的疏忽!”夏如卿转身坐在炕上,端了碗热茶。“怎么说?”黄嬷嬷就道。“昨儿个皇长子带着黄豆去了御花园,奴婢们跟着,遇见宁妃娘娘和大公主!”“宁妃娘娘就把小皇子叫了过去和大公主玩儿!”“奴婢们就在一旁一眼不错地看着!”“只因离得远,又只待了半柱香的功夫,奴婢也就没有在意,大公主和小皇子说了什么……”夏如卿抿了口茶,眯了眯眼。“大公主?”大公主宜明今年已经八岁了,不正是跟着嬷嬷学规矩的时候么。有空和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玩儿?!又一想,是宁妃,这就对了!她这是看自己不顺眼,想打儿子的主意呢!夏如卿淡淡一笑。“行了,这件事我知道了!”“眼错不见的功夫也不怪你们,不过以后叫辰儿离她们远一些!”黄嬷嬷和宋嬷嬷赶紧磕头。“奴婢知道了!”夏如卿就站起来。“二位快起来吧,这不是你们的错!”“是!”……转眼进了二月。春回大地,天气回暖,冰雪消融,枝头新绿。宫外弯月庵皇后的身子日渐好转不必说。宫里的日子也热闹起来了。皇后一派不得势,贵妃一派就起来了。内务府御膳房重新步入正轨。宫里的女人也没剩多少,大多数又不得宠。不过是图个平安日子。大家也没什么好争的,和和气气,一时间宫里竟难得的祥和。赵君尧很高兴。于他而言,谁执掌六宫不重要,好好管着那帮女人别来给他添堵才最要紧!甚至。如果施贵妃真能勤勤恳恳为他操劳后宫。他不介意叫她一直掌权,多给她些脸面。至于宠爱么,还是算了,一个公主已经是极限。施氏一门,绝不能再有任何皇室血脉!后宫平静。朝堂也没什么大事。不过这种青黄不接又正直春耕的时候,关外边疆最容易出事。于是赵君尧就传令兵部,叫人加强巡逻。又派了御史过去亲自查看一番,这才放了心。赵君尧闲得无聊。就把旧年年底开科新选出的一批新科进士,把那些考卷挨个儿看了一遍。又取了头几十名,亲自召见了一回。把他们每个人的为人,长处短处都摸了个十有。最后把他们的任职安排推荐给了吏部。吏部根据皇上的安排,把他们每个人都安排在自己较为擅长的地方。喜欢治工程的,就去工部任职。擅长管理寻常百姓琐务的,就走任地方知县,成为百姓父母官。当然,那些死读书,除了做文章什么都不擅长的。赵君尧就把他们安排在了礼部。撰写公文,发布公告什么的,没人比他们更合适。总之,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过坑有大有小,没有绝对公平。一开始不免有人抱怨,为什么有人做了京官,有人要出任地方官。可渐渐的,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待久了。发现自己还挺合适的,也就不抱怨了。就比如。作为新科探花的夏靖风,他本有足够的资格做京官,哪怕入翰林院都行。只是,他有自己的抱负。被皇上在御书房召见时,他就请旨去最苦的地方做知县。赵君尧没有立刻答应,只是问。“你确定?”夏靖风目光笃定,举止儒雅。“回皇上,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生不敢图谋治国平天下,只不过想为百姓尽一点儿力,仅此而已!”“学生要做的,就只是,从百姓中来,回百姓中去!”赵君尧坐在龙椅上,看着面前立着的风度翩翩,举止儒雅的年轻人。他甚至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当年,那个瘦的跟一根豆芽菜一样,面黄肌瘦的小男孩儿吗?他长高了,壮实了,眉清目正,举止娴雅。他仿佛看到,眼前就是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百姓父母官。也许他脾气很倔,也不够圆滑。也许他又臭又硬,会得罪不少人,甚至一辈子都不得不到提拔。可他敢保证问心无愧,他敢保证,心想百姓。这样的官不多,赵君尧想留一个。他缓缓站起身,绕过龙案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好一个,从百姓中来,回百姓中去!”夏靖风淡淡一笑。“多谢皇上成全!!”赵君尧也笑了笑,就道。“本来,朕要把你安排在翰林院的!”夏靖风也不傻,闻之面色有变,但很快镇定下来。“学生多谢皇上重用!”“只是,为官之事,还要从根基做起,如果基础不稳,那高楼又怎能建起来?!”对文臣来讲,翰林院是个好去处。那是升迁内阁重臣的必经之路。大楚朝自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阁老,辅政大臣,全部是翰林院出身。皇上想把他安排过去,等于是在告诉他,朕要重用你!而他,居然拒绝了……赵君尧简直被他逗乐了。“好一个从根基做起,好一个夏靖风!”“既然你这么有自信,那朕就把这个地方交给你,如何?”赵君尧大步回到案边,从一堆册子里抽出一本地方志,熟稔地翻到一中一页,指着它问。“西北雍州?”夏靖风目光严肃地问。赵君尧就点点头。“雍州之地,地处西北,那里接近关外,气候严寒,那里的百姓以畜牧为生,他们有上好的皮子,肉制品和奶制品,却喝不上江南的半盏残茶!”赵君尧说这话时,目光里带着遗憾。在他看来,大楚朝地域辽阔,物产丰富。那些好东西,本该天下百姓共同享有。可因为实际原因,不能得以实现。只靠着走南闯北的客商,带一点点稀罕货物进行贩卖,途经千里,价格翻倍,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其余的百姓,依旧苦不苦,甜不甜。饿不死,也活不好!
第705章 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