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些年金国的实力一直在削弱,内没有明主执政朝政混乱,皇帝老迈偏宠幼子,诸皇子争权夺利;外有蒙古崛起兴兵反叛,从初期尚能对蒙古进行压制,分化蒙古各部,从而镇压占上风。到后来的实力相当平分秋色,渐渐形成对峙的局面,双方个有输赢。而到了如今,蒙古各部渐有一统各部的趋势,兵强马壮刀锋直指长久以来为敌的金国,竟将金国打得喘不过气来,大有横扫金国的架势。
而金国如今朝廷糜烂,对上蒙古一直胜少败多,实力渐渐被压缩,不敢直面蒙古强兵,就将视线对上了相邻的孟朝。
柿子捡软的捏,他们干不过蒙古,难道还怕打不过孟朝的军队吗?也不去管先前制定的盟约,见利忘义,对孟朝大动兵戈。
在孟朝和金国的边境一直没有少了争端,像是燕云十六州,也只拿回了山西境内的应州、寰州、朔州、和云州,和其他几个州,其中还有八个州都在金国的境内,像是后世的北京如今是属于金国的。
双方时常有摩擦,不过都是小规模的争端,甚至够不上最低烈度的战争标准,朝廷也是心知肚明,放任它去。
可是这几年来双方的交战却越来越多,边关也越多的受到金国的侵扰,他们无疑是将目光瞄准了孟朝,一则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二则就是对孟朝的繁花虎视眈眈,想掠夺财富为己用,总之狼子野心磨刀霍霍。要不然金国十三皇子怎么会出现在边境,说不得是被什么人挑动野心想挣军功,可惜撞在了韩重手上一命呜呼,死了也是白死。
永宁侯大怒一拍桌案道:“金国真是无信鼠辈,当时可是与朝廷签订了盟约互不侵犯的,如今竟敢堂而皇之的犯我边境!”
当初孟朝开国皇帝是有余力追击金国的,但是考虑到国内民生千疮百孔,百姓急需休养生息,再则还是顾忌着蒙古,朝廷没有直面蒙古的力量。所以就和金国定下盟约,双方休兵修好,孟朝甚至悄悄提供助力帮助金国对付蒙古,这都是双方朝廷心照不宣的事。
也是因着一纸条约,很多文官认为武将的用场不大,而且不明白开国皇帝为什么如此警惕蒙古,因为没有直面蒙古,所以对蒙古的崛起知之甚少,经过百年渐渐忘记了太.祖的叮嘱,对蒙古放松了警惕,更是轻视武备,不修兵事。
韩重不屑地道:“对蛮夷之徒,谈何信义?”
永宁侯摸着胡须,担忧道:“你虽然没有做错,就怕金国那边不会善罢甘休,万一跟朝廷交涉,让人交出你怎么办?”朝上的那些文官一向不把武将看在眼里,说不得为了平息争议免动干戈,真会做出牺牲自己儿子的事来。原以为儿子此番进京是好事,不想危险重重!
韩重却犹自不放在心上的样子,淡定无比:“父亲放心,金国内乱将起,无暇再为一个小小的皇子兴兵。此事我已经为圣上一一分解,讲明局势。圣上到时自有决断,端看明天的旨意!”
他眼中的戾气闪过,他倒看谁敢大胆剥夺他的功劳,想要他的命,他先要了别人的命!
提起当今圣上,永宁侯难免神情复杂:“你见过圣上了,心里作何敢想?”正是在当今治下,在陛下的支持下,文官才一步步成了气候,而武将才逐渐没落,兵权被缴回。
韩重半晌没有说话,良久方幽幽的笑了,笑容里有着说不出的意味,慢慢地道:“陛下,他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