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就不好说了,或许他已经赶到城外了,或许还在路上,谁说得准呢?”
柳孚惊讶道:“老先生的意思是,段校尉已经统领大军赶来,甚至有可能已经到了?”
“不错,所以大家还是好好守城吧!”贾习捻着胡须微微笑道,在身旁少年的搀扶下,下了城墙。
“祖父,您刚才对裴县令所说的,是真的吗?”等到了没人的地方,少年开口询问道。
“呵呵,逵儿,你这些年跟随老夫学兵法,也有所成就;你何不自己分析一下?”贾习笑道。
这少年乃是他的孙儿,名为贾逵,今年十四岁,年龄虽小,但身材高大,容貌不凡,一看就非常人。
“这个,恐怕不好说吧?就如祖父之前所说,这一次的确是个击败贼军的机会,但要说段校尉就已经在赶来的路上,这个恐怕就未必了。”
“哈哈哈……”贾习大笑起来,低声道:“老夫若不这么说,裴县令他们岂不是更加担心?”
贾逵这才醒悟道:“是了,祖父是故意这么说,好让他们安心守城的。”
“不错!”贾习点点头,接着道:“不过,老夫这么说也不全是在欺骗他们;若是老夫没有看错段增此人,那他应该就在赶来的路上。当然,若是他现在还留在安邑,那只能说此人是浪得虚名!”
……
正如贾习所想,此时段增正在赶来的路上。
他率领大军从安邑出兵后,就一路向北疾行,除了中途在闻喜县停留了半天时间,段增亲自去裴家拜访外,其他时间都在赶路,此时距离襄陵已经不远了。
河东郡的地形与凉州有很大不同,当初汉军与西凉叛军在平襄等地交战时,周围的地形属于山区;而襄陵城附近的地形则极为不同;襄城西面地势极为平坦,而东面则是一片山区。
汉军的行军路线就是从闻喜北上,经翼城进入山区绕道,如今在襄城东面二十里的一处山谷里安下营寨。
“吴坛,你们斥候营干什么吃的?怎么还没有打探清楚敌军的情报?”中军营帐里,段增毫不客气的大声呵斥着。
在安下营垒后,他就已经下令让吴坛派斥候去打探敌情,结果这都过了快一天了,却没有半点回信,由不得他不发火。
“将军,想来应该是出了什么岔子吧,毕竟这边的地形我等都不熟悉。”
段增摆摆手道:“本将不管什么理由,只管结果,一个时辰之内若是还没有消息传来,本将拿你是问!”
吴坛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告退出了营帐。
顾景开口劝道:“将军,其实你也不必太担心,若是襄陵城要出事,那也应该早就出事了,既然贼军一开始没能攻破城池,接下来想要破城就没那么容易。”
段增摇了摇头,沉声道:“本将可不是为襄陵城担心,本将关注的是,贼军到底来了多少人。若是他们在襄陵城下的兵力太少,那么咱们这般火急火燎的赶过来,岂不是白费力气?”
顾景失笑道:“将军难道想一举消灭所有贼军不成?可别忘了,咱们只有不到一万兵力。”
“不,一万兵力足够了!”段增极为肯定的道,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他的自信来源就在于,他们的对手并非久经战阵的西凉叛军,而是一支刚刚兴起的乱军。
西凉叛军一方面骑兵多,且士卒多是西凉边塞之人,民风彪悍,习于战事,而且军中首领李文侯、北宫伯玉都是行伍出身,韩遂、边章二人则是智谋之士。
可以说西凉的叛军是一支真正的军队,对他们必须足够的重视才行。
相比之下,白波军兵力虽多,但不管在哪个方面都比西凉叛军差了很多,所以段增才有信心要一举击败更多的白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