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忠沉声道:“所以接下来大人您就要多费点心;如今白波贼起事,绛邑和临汾两地的守军都逃了,若是白波军南下的话,必然会进攻闻喜;若是北进的话,则要经过襄陵,这可是大人示好于裴家的机会啊!”
裴家的根基就在闻喜,而襄陵县县令便是如今裴家的家族裴茂,不管这两处中的哪一处遭到白波军的进攻,段增都有机会示好。
而段增更是想得更多,这闻喜裴家在后世可是大大有名,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有不下数十人。
而裴家开始兴盛就是从裴茂之子裴潜开始的,裴茂本人的能力也算不错,拉拢裴家的确很有必要。
“看来,的确要找个时机与裴家的人接触一下了。”
……
接下来几天,各地的消息不断传来,河东郡的局势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郭太在白波谷起事后,闻声响应的民众数不胜数,白波军的兵力也在急速扩充着,短短几天内就有超过十万人加入,声势极为浩大,河东各地都受到严重威胁。
二月中旬,朝廷派人送来紧急诏令,准许段增以及河东郡地方官府自行募兵应敌,同时又下诏拜段增为振威中郎将,负责统领河东郡所有军队,讨伐白波军。
有了这封诏书后,段增终于获得了统领河东郡地方军队的大义名份,开始在安邑城北建立大营募兵。
与此同时,王邑也命河东郡尉范先开始在安邑城南建立大营募兵。
这两支军队因为分别是在城北大营和城南大营招募的,所以被当地百姓分别称为北营军和南营军。
其中南营军因为背后有卫家、范家等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短短几天时间就征募起了上万大军。
相比之下北营军因为背后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而且段增在募兵时立下的规矩也很严格,所以半个月时间下来,也才募得一千多人,加上原本的军队也还不到八千人。
不过段增对此却并不灰心,因为他的嫡系六千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卒了,以这六千人作为核心扩充的军队,只要稍作训练就拉上战场,并且拥有不俗的战力。
反观范先所募之军,却大多都是新兵,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都难堪大用。
……
安邑南营外,募兵的人群依旧排着长长的队伍,引来了无数的人群观看。
这些观看的人群中,此时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年轻汉子一边听着旁边众人的议论,一边时不时的低头思索着。
“说起来,咱们河东郡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募兵了,这次白波贼起事,倒是引得官府大规模募兵。可惜老夫老了,这舞刀弄枪的事情实在是做不来,否则早就去应募为兵,搏一搏前程了!”
“可不是吗?如今这世道,地里都年年歉收,咱们普通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还不如去应募为兵,至少还能吃军粮填饱肚子。若是运气好,说不定将来还能拜将封侯呢!”
不少人听了顿时意动起来,尤其是那年轻汉子更是大为心动,他原本就身材魁梧,富有勇力,若是不应募为兵实在太可惜了。
“我虽然在郡里当个小吏,但想要出人头地却毫无可能;与其忙忙碌碌一世,还不如投入军中。”
这年轻汉子出身贫寒,虽然靠着一身武艺在河东郡当个小吏,但在世家大族掌控大权的河东,他却极难得到提拔。
不仅如此,他的顶头上司更是瞧不上他这种出身贫寒的子弟,平日里对他多有打压,如今一听到募兵的消息,他顿时就心动了。
不过如今的安邑正在募兵的有南北两处营地,其中南营为河东郡地方官府负责,而北营则是振威中郎将段增募兵之地。
“听说振威中郎将段增擅长用兵,乃当世良将,曾经剿灭过凉州的韩遂、北宫伯玉等人,在军中颇有威名。我不如去他那里试试看,若是能得到段中郎的赏识,总比在南营军中当个小兵要强得多。”
年轻汉子心中有了决定,立即前往北面大营应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