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计策同样太过行险,成功了固然能大获全胜,但若是出了差错,那就可能全军覆灭。
以诸葛亮的谨慎,最终没有听取魏延的计策,而子午谷奇谋最终也成为后世最富争议的一条计策。
事实上这样的奇袭计策,历史上还有很多,不过有的成功了,施展计策的将领也因此功成名就;但也有很多失败了,这类人则成为千古笑谈。
段增犹豫不决,众将一直反对,贾诩却一直老神在在,他举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接着便放下茶杯,闭目养神,完全不把在场众将的反对声当回事,似乎段增是不是接受他的计策,他也完全不在乎一般。
当然,在场众人中,一直保持着沉默的还有另外一人,正是荀攸。
不过与闭目养神的贾诩不同,荀攸此时的表情却有些木然,既没有出言反对贾诩之计,但也没有出言赞同,他木然坐在那里,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这时,众将之中,有个黑脸大汉站出来大声道:“大人,末将以为文和先生的计策太过行险,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末将以为可以尝试。”
“嗯?”段增向那人看去,只见这个站出来的人,居然是徐荣,顿时愣了一下,问道:“说说你的理由看?”
徐荣拱手道:“回禀大人,如今叛军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金城,只有少量驻守在允吾;若是咱们绕过敌军在金城的主力,直接进攻允吾的话,未必就不能取胜。”
徐荣所说的金城,并不是指金城郡,而是指的金城县。
金城郡的治所在允吾县,这里也是韩遂的老巢,是支持他的那些地方豪族的老巢。
而金城县则是位于榆中县和允吾县之间的一座城池,距离榆中县有大约八十里的路程,如今叛军的主力就集中在这里,以随时救援榆中县。
而叛军的老巢允吾县的兵力反而不多,当然,具体的兵力部署汉军是无法打探到的,只能预估不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