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下午就用一种隐晦又有些兴灾乐祸的眼神悄悄打量宝玉,为此,哪怕宁国府的晚膳并不合她胃口,黛玉都吃了不少。
从宁国府赏梅回来,黛玉让紫鹃和雪雁下去休息,便拉着林琳坐在碧纱橱里说话。
她俩就坐在碧纱橱的外间,后背靠着碧纱橱里间的隔断,所以离门极远,声音小一些,谁都听不见她们俩在说什么。
尤其是林琳在黛玉开口说话的时候,将刻有静音咒的小木牌挂在身上。
俩人小声的说着袭人会不会铤而走险,不过心思转过来后,便也知道这种事情不可能会发生。
下个月过年,宝玉也才十一岁,要是出了那种事,无论怎么想,老太太和二太太都不会让袭人有好果子吃。
像书里写的那样,没人知道时悄悄行事倒也罢了,可现在红梅额妆一摆出来,谁又都不瞎。
其实对于这事,黛玉最是气恼。
若是当初她脑子里没有那份文稿和进府那天没发生这些那些的事,是不是现在她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和宝玉一起住在碧纱橱里了。
想到宝玉和袭人真那样了,再看一眼碧纱橱的大小,黛玉整张脸都黑的不行。
那她还有什么名声可言。
“对了,下晌的时候我看蓉哥儿媳妇神色不对。”
“...很明显吗?”
黛玉知道林琳问的是什么,想了想摇头,“应该没什么人注意到。”她这是想到书中情节,这才重点关注宝玉和秦可卿,旁人应该注意不到。
林琳也没瞒着黛玉,除了对贾珍的安排没有说实话,其他的倒是都告诉了她。
黛玉抽了一下嘴角,觉得再没有比这更乱套的事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南边去。”
林琳听了摸摸她的头,“其实呆在宁荣两府也有好处,你只看到那些藏污纳垢的事,可你怎么不想想这样的宁荣两府,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场。”
黛玉点头,这倒是真的。
各种牛鬼蛇神,奇葩怪事。
因为得了空间,所以黛玉就成了‘早睡’宝宝。说了几句话,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林琳与黛玉直接叫水洗漱,然后锁上房门,又吹了蜡烛去了黛玉的空间。
黛玉按着习惯先是去喂鸡喂狗,林琳则是拿着果子去厨房榨果汁。
一会儿林琳端着一个托盘看着黛玉在那里对着两只‘攻击’她的母鸡进行批行教育,并且对着两只护主有功的狗崽进行表扬时,林琳看着空间里百八十年都不会改变的蓝天白天,心里甭提多酸爽了。
空间里有微风,这个主要是针对花粉授精什么的做的特殊设置,此时看着微风吹动黛玉披散在肩头的发丝,林琳心里总有几分感慨。
这腰...也粗了。
忙完了这些‘工作’,黛玉便带着两只狗狗朝着林琳走来了。
两只小狗围着林琳和黛玉撒欢似的又跑又跳,可是活波。
黛玉将林琳给她的两只木头盘子从跟前的架子前拿下来,先后丟了出去。
看着小狗崽屁颠颠的跑出去接,黛玉笑得乐不可支。
笑闹了一会儿,黛玉这才跟林琳一道去书房。
今天出去做客,除了早上那会儿,几乎一天都没有看书了。这对于黛玉来说,就是一种需要检讨和补救的事情。
拿着果汁乖巧的坐在书案前,黛玉将一本跟食疗有关的书籍打开了。
读书人家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自己动手抄书。
黛玉也有这样的习惯。
自己抄书,不但记忆深刻,还可以留出一半的地方写心得注录。
一般黛玉努力当个三好学生的时候,林琳都是那种拖后腿的存在。
她到了晚上几乎从不看书,哪怕空间里的光线明亮的并不会伤害眼睛。
哦,针线她也不做的。
到了晚上,她一般都是淹些鸡蛋,做些吃食。或是盘腿练内力或是在院子里练习身手。
黛玉好奇也想跟着林琳学一些,不过在这方面这位真心没啥天赋。也就只能看个热闹。
日子仿佛就在这种漫不经心下一点一点的过去了。然后东府珍大爷失踪的消息也彻底在两府传开。
年根底下,哪里都需要贾珍这个族长。可贾珍就像失踪了一般了无音讯。
等到宁荣两府快将整个京城翻个底朝天的时候,府衙竟然收到一封勒索信。
打开看了一眼,知府连忙拿着信带着衙门里的捕快师爷跑到了宁国府。
然后,宁国府的老少爷们都不心慌,开始心痛了。
珍大爷,真特么值钱。
林琳拿着那封勒索信,本来是想要直接送到宁国府的。但想到宁国府各位主子的德行,很担心宁国府的人舍出贾珍的命也不舍财。于是便将此事压了几天,最后通过第三方将信转交了一回。
有了府衙介入,宁国府不管是真的父慈子孝还是为了脸面体统不得不为之,都准备了一万两黄金在指定的日期和时辰,摆在宁荣街头。然后在动用了府衙以及两府所有家丁进行包围。
这种情况难不到林琳,披着隐身斗篷直接将金子收到空间里,然后又幻影移形回房睡觉了。
一万两黄金就是十万两白银。
林琳白等了十万两白银后,先是直接用这笔钱买了些米粮交给信得过的寺庙,让他们负责施粥。
然后又买了不少粮食和粗布送到养生堂去。
总之林琳忙了好几天将那十万两银子花得七七.八八时,贾珍仍就没有被放出去。
然后就在过年前两天,又一封一万两黄金的勒索信以及贾珍失踪当日所穿的外袍又被送到了府衙。
在前前后后弄了三十万两后,林琳花了只剩一半的时候,最终仿着贾珍的笔迹写了一封遗书。
遗书上先是忏悔这么些年他干的那些破事,说是他今日死于非命都是罪有应得,然后又提了分家的事。
他说尤氏无子,以后就跟着贾蓉一道过。又说家中产业有贾蔷一份,尽量做到平均分配。
最后,还交待了一句关于亲爹贾敬和幼妹惜春的安排。
亲爹既然一心修道,那就别拿凡尘琐事去打扰了。就连他的死讯也不用特特去说。
至于幼妹惜春,婚事什么的,早就都定好了。嫁妆他之前也都已经准备妥当,等过几年到了十五岁,自会有人送到府上。至于出嫁前这几年,势必要住在荣国府,以后每年都会有人送去两千两银子用做生活费。
最后便是宁国府这座府邸了。
既是敕造宁国府,那就归还朝廷。
老子都死了,丧事啥样,他也看不见,简简单单的对付一下就行。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儿子儿媳妇就都举家回南守孝去。至于这贾家的族长,爱谁谁。
哦,还有爵位。